1958年,23岁的伊拉克国王费萨尔二世被处决,他的双脚被砍掉,衣服也被扒光,只剩下血肉模糊的躯体,高高的挂在半空中,但周围群众还不解气,继续往他身上吐口水。 费萨尔二世1935年出生在巴格达,是哈希姆王朝的继承人。他的爷爷费萨尔一世是英国人扶植起来的国王,家族本来就和西方绑得紧。他的爸加齐国王1939年死于车祸,那年他才4岁,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成了国王。其实大家都知道,那时候他啥事都管不了,全靠叔叔阿卜杜勒-伊拉赫当摄政王掌权。这叔叔亲英国,加入了巴格达公约组织,这玩意儿就是个反苏联盟,伊拉克、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凑一块儿。国内的反西方派一看就火了,觉得王朝太舔西方了。费萨尔二世小时候在宫里上学,学阿拉伯语、英语、法语,还练骑马打猎啥的。1952年他去英国参加女王加冕,1953年满18岁才正式执政。说实话,他上台后也没啥大变化,继续走亲西方路子,利用石油钱修路建医院,推动城市化。但底层老百姓没感受到多少好处,贫富差距拉大,民族主义情绪越来越高。 费萨尔二世执政几年,伊拉克石油出口猛增,经济看起来不错,但他对外政策太亲英美。 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他支持英国入侵埃及,这下国内炸锅了。大规模示威爆发,民族主义者地下组织起来,反对王朝依赖西方。军中有些军官也看不惯王朝的腐朽,觉得哈希姆家族太脱离群众。费萨尔二世下令镇压,抓了不少革命分子进监狱,许多人受刑致死。这反倒火上浇油,让更多人恨上王朝。1958年初,他试着和约旦搞联邦联盟,想稳住局面,但内部矛盾已经没法调和。哈希姆王朝统治伊拉克37年,本是英国殖民产物,独立后没处理好民族主义浪潮。民众对西方干涉和经济不公的怨恨积累多年,石油财富大头进了少数人腰包,底层需求被忽略,导致反对势力壮大。军方那些不满的军官开始秘密策划,革命的火药桶就这么点着了。 革命爆发那天是1958年7月14日,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领导的自由军官团行动了。他们控制军队,迅速推翻王朝。费萨尔二世和王室成员在里哈布宫被杀,王储阿卜杜勒-伊拉赫也中弹身亡。革命士兵处理尸体时砍掉双脚,扒光衣服,吊在市中心广场的灯柱上。围观群众投石头、吐口水,表达对王朝的积怨。这场革命不是突发事件,早有铺垫。哈希姆王朝从英国扶植开始,就没真正赢得民心。费萨尔二世推动现代化,但忽略社会公平,亲西方政策让伊拉克卷入冷战漩涡。民族主义者受纳赛尔影响,埃及的革命模式传到伊拉克,军方介入成了关键。卡塞姆上台后,伊拉克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这标志着中东君主制的衰落,类似事件在其他国家也发生。 革命后,卡塞姆当总理,新政府广播号召支持共和国。王室财产被没收,用于国家重建。费萨尔二世的遗体确认身份后,埋在郊外,没啥正式葬礼。原首相努里·赛义德逃跑被抓,尸体在街上拖行。共和国初期推行土地改革,分地给穷人,退出巴格达公约,转中立外交。这看起来不错,但内部派系斗争很快加剧。1959年摩苏尔政变企图,卡塞姆镇压了反对者。1963年复兴党政变推翻卡塞姆,他被枪决。伊拉克进入动荡期,政权换来换去,直到萨达姆·侯赛因1979年上台。费萨尔二世的死结束了哈希姆王朝,也开启了伊拉克的总统制时代。从殖民附庸到独立,这段历史让伊拉克摆脱英国影响,但带来长期不稳。民众对旧王朝的恨根植于经济不公和西方干涉,新政权也没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导致后续冲突不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