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地主徐裴章被判死刑,行刑时,他已经绝望,谁知地委书记却派人送来一封信

青丝共谈过去 2025-11-27 13:24:07

1951年,地主徐裴章被判死刑,行刑时,他已经绝望,谁知地委书记却派人送来一封信:“徐裴章对革命有功,枪下留人!” 徐裴章是安徽宿松县本地人,从小在富裕家庭长大,成年后继承了家族的大片土地。这些田地主要集中在县城东门外五里墩附近,那里是肥沃的农田。他雇了很多佃农给他们种地,自己收租子。那些年,租子收得很重,佃农们辛辛苦苦干一年,到头来交完租子剩不下多少粮食。徐裴章还经常因为租子的事和农民起冲突,有人交不起,他就派人去收账,甚至用强硬手段。村里不少人因为欠他的钱而卖地卖房,生活陷入困境。他在当地积累了不少怨恨,大家都说他仗势欺人。解放前,他还当过国民党政府的田粮股长,利用职位多收税款,中饱私囊,进一步加重了百姓负担。土改运动一开始,群众就把他这些事抖落出来,定性为恶霸地主。 宿松县在安徽西部,靠近湖北,那地方历史上就是多山多水的农村。徐裴章的家是个大院子,周围有高墙,里面住着老婆孩子和长工,总共十来口人。外人一般进不去他的家门,因为他警惕性高。身为地主,他不光管土地,还参与地方事务,经常和国民党官员打交道,交换些好处。比方说,税收的时候,他会多扣农民的份额,把多出来的部分据为己有。村里有人因为税重而抗议,他就叫人教训他们,导致一些家庭破碎。这样的行为在当地积累了很多民愤。1951年春天,土改和镇反运动如火如荼,县里组织群众大会,大家纷纷揭发他的问题。公安把他抓起来,关进看守所。外面传言说他肯定活不成,因为像他这样的人在那个时代下场通常很惨。 中原突围是1946年夏天的一场重要战役,那时候国民党军队围堵中原解放区,新四军部队被迫突围。张体学当时是鄂东独立第二旅的政委,赵辛初是政治部主任。他们带队在鄂东打游击,结果队伍被打散,只剩他们两人从黄梅县退到宿松地界。宿松当时还在国民党控制下,到处是军警和土匪设的卡子,搜捕革命人员。两人身上带着手枪,外地口音,寸步难行。他们在野地躲了几天,饿肚子,衣服湿透。赵辛初想起徐裴章,因为他哥哥以前和徐有交情,知道徐虽然是国民党官,但对旧政权不满。两人决定冒险去找他帮忙。 张体学和赵辛初找到徐裴章家后,徐同意帮忙。他对外说自己生病,不见客,关门三天。期间,他给两人提供吃喝,让他们在家里藏身。风头过去点,他就去长山乡找关系,开出假通行证。又找剃头匠帮两人改变模样,剃胡子剪头发,换成商人打扮。7月12日凌晨,他带儿子在菜园挖坑埋掉军装和手枪。然后拿出长衫和礼帽给他们穿上,亲自提灯带路,走小道到太湖边的徐家桥。那里有小船,两人坐船去安庆,转道南京,找到董必武,安全撤到解放区。这件事对张体学来说是救命之恩,后来他还写信感谢徐,邀请他去政府工作,但徐因为家事推辞了。 1951年3月,宿松土改正热烈进行。徐裴章被举报出来,公安抓他进看守所。县里风声说他要吃枪子儿。他的大儿子赶紧去湖北找张体学求救。张体学没耽搁,写了三封信。两封给宿松县干部,说按党的政策,立功者可赎罪,徐当年帮了大忙,量刑该从宽。一封给徐安慰。张体学回忆起1946年的事,那时他们两人差点被抓,多亏徐帮忙脱险。县委书记滕野翔收到信,不敢怠慢,带信去安庆地委汇报。法院重审时,考虑政策,如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坦白从宽,将功折罪。 法院在9月7日改判徐裴章十五年徒刑,从轻处理。后来他身体不行,准许保外就医。1954年农历十一月,他在家里病故。子女说他临终还念叨政府的宽大,叮嘱他们记住恩情,老实跟着党走。这个案子体现了党的政策灵活性,对有功人员网开一面。张体学后来成了湖北省委书记,他没忘旧恩,积极干预。赵辛初也升为湖北省长,两人对徐的帮助一直记在心上。类似案例在土改中不多见,反映了革命队伍的恩怨分明。 土改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大事,目的是推翻地主阶级,分田给农民。宿松县作为安徽边境农村,地主势力强,运动开展得彻底。徐裴章这样的地主被定为恶霸,主要是因为解放前欺压百姓。比方说,他收租时不讲道理,农民少交就遭殃。镇反则是打击反革命分子,徐被抓进去后,审判很严格。最初判死刑,是因为群众控诉多。但张体学的信改变了局面。那信详细写了1946年的救助过程,证明徐对革命有贡献。政策上,党强调区别对待,对有过功劳的从宽。这避免了冤案,也教育了干部。 张体学是革命老干部,参加过长征,在鄂东打游击多年。1946年中原突围是关键一仗,中原部队牵制国民党主力,为其他解放区争取时间。张和赵在那次突围中险象环生,徐的帮助让他们安全返回。解放后,张写信给徐,表示感谢。但徐没去政府任职,留在本地。没想到几年后,自己落难,又靠张救命。这事流传开来,成为当地传说。徐的子女后来生活安定,没受太大影响。党的政策在这里起了作用,没一刀切。

0 阅读:35

猜你喜欢

青丝共谈过去

青丝共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