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位韩国专家的采访,才知道过去4年,韩国媒体喊了四年中国奔溃论,主要聚焦在地产危机、地方债务、消费不足、失业率高、GDP增速慢,这位专家比较客观,一一纠正了看法,并说了一句:韩国GDP增速0.8%,还担心增速5%的中国。 过去四年,韩国媒体对中国经济的报道确实偏向负面,主要集中在地产领域。他们常常强调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巨大压力,比如开发商债务堆积,房价波动大。 2021年以来,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速从高峰滑落到负增长,2023年下降9.6%,2024年1-8月继续下滑10.2%。韩国报道中,常把恒大等企业债务危机放大,说这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导致整个经济链条断裂。 消费不足是另一个焦点,韩国媒体指出,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仅38%,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只有7.2%,远不如预期。 失业率高也被拿来说事,特别是青年失业率一度超过20%,他们说这反映出就业市场结构性问题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加剧社会不稳。GDP增速慢则是重头戏,韩国报道称中国从两位数增长降到5%左右,2023年实际增长5.2%,但被视为疲软信号,远不如过去黄金期。 这些报道往往引用西方智库数据,强调中国经济模式不可持续,面临人口老龄化、贸易摩擦等多重挑战。 专家在采访中指出,这些观点忽略了中国政府的调控能力,比如通过财政政策化解债务,刺激内需,避免硬着陆。 专家对地产危机的纠正很直接。他强调,中国房地产调整是主动调控结果,不是被动崩溃。政府从2021年起实施“三条红线”政策,限制开发商杠杆,目的是挤出泡沫,避免像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那样。 消费不足被纠正为转型期现象,政策转向共同富裕,2024年消费券发放拉动零售额增长4.7%,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60%,内需潜力巨大。 失业率高是结构性问题,中国每年毕业生超1100万,政府通过技能培训覆盖500万人次,2024年城镇失业率稳定在5.1%。GDP增速5%在全球已属高位,2024年中国贡献全球增长30%,远超发达国家平均。专家对比韩国自身增速0.8%,质疑为什么总担心中国。 专家那句“韩国0.8%还担心中国5%”点出双标问题,韩国2025年预测增长0.8%,受出口下滑、半导体竞争影响,而中国预计4.8%,基数大得多。这些纠正基于数据,让人看到媒体报道的片面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