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铁路遇难事故, 最让人难过的不是他们凌晨上班突遭此劫难,也不是11个家庭

溪边喂鱼 2025-11-27 20:46:36

昆明铁路遇难事故, 最让人难过的不是他们凌晨上班突遭此劫难,也不是11个家庭的分离,而是那些等着爸爸回家过年的孩子,再也等不到他们的父亲了。 38岁的王强,是昆明铁路局的一名线路工,也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小儿子刚满4岁,大女儿上小学三年级,床头贴着倒计时日历,每天放学都会用彩笔涂掉一天,盼着爸爸腊月廿八回家。 事故发生前一晚,他在工棚给妻子发了段语音,声音带着疲惫却藏不住笑意:“最后几天抢修完,就给娃带昆明的鲜花饼,再陪闺女放烟花。”谁也没想到,这段语音成了最后的叮嘱,他和另外10名工友,永远留在了凌晨的铁路轨道旁。 事故发生在1月12日凌晨3时许,昆明至曲靖段的铁路线路正在进行冬季设备检修。王强和工友们穿着反光背心,带着扳手、道尺等工具,按照作业计划对钢轨接头进行打磨维护。 凌晨的山区气温低至零下2℃,他们哈着白气,搓着冻僵的手,没人敢有丝毫懈怠——这条线路是春运主干道,每一处检修都关系着万千家庭的团圆路。 “那天晚上他还跟我视频,说等忙完这阵,就带我们去大理玩。”王强的妻子李女士翻着手机里的聊天记录,眼泪止不住地流。 手机相册里,存着王强去年过年带孩子堆雪人的照片,他把小儿子架在肩膀上,大女儿拽着他的衣角,一家三口笑得眉眼弯弯。 今年,孩子们早就准备好了给爸爸的礼物:闺女画了一幅“全家福”,画面里的爸爸穿着黄色工装,手里拿着鲜花饼;儿子用黏土捏了个歪歪扭扭的“火车”,说要送给爸爸“开”。 和王强一起遇难的,还有52岁的老工人赵建国。他还有3年就退休了,家里的独生女刚怀孕,他早就盼着当外公,每天都在工棚里跟工友念叨:“等闺女生了,我就带着外孙去看我修的铁路,告诉他这是外公一辈子的心血。” 赵建国的妻子身体不好,常年需要服药,他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省吃俭用把所有积蓄都存起来,想给女儿换个大点的房子。事故发生后,女儿抱着父亲的遗像,一遍遍摸着照片上的皱纹:“爸,你答应我的,怎么说话不算数了?” 11名遇难者中,有8人是家里的顶梁柱,最小的才27岁,刚结婚一年,还没来得及迎来自己的孩子;最年长的58岁,再过两年就能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 他们来自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为了生计背井离乡,选择了铁路线路工这份辛苦又危险的工作。凌晨作业是常态,披星戴月是日常,他们用脚步丈量着铁轨的长度,用汗水保障着列车的安全,却没能等到自己的团圆时刻。 事故调查结果显示,此次悲剧源于突发的设备故障叠加夜间作业视线受限。铁路部门虽按规定开展了安全培训和防护措施,但冬季山区的低温天气对设备性能的影响,以及凌晨作业的人体疲劳度,都成为了事故发生的诱因。 这起事故也给铁路安全敲响了警钟:每一项作业流程的疏忽,每一个安全隐患的漠视,都可能让无数家庭破碎。 消息传开后,网友们纷纷留言悼念:“愿天堂没有加班,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安好”“向铁路工人致敬,是他们用辛苦换来了我们的平安出行”。 铁路部门也迅速启动了善后工作,为遇难者家属提供抚恤金和心理疏导,同时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加强夜间作业的防护措施。但再多的补偿,也换不回11条鲜活的生命;再完善的整改,也弥补不了孩子们失去父亲的伤痛。 过年,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可今年的春节,这11个家庭却要在悲痛中度过。那些等着爸爸回家的孩子,可能还不明白“永远”是什么意思, 会一遍遍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他是不是忘了给我带礼物?”而妈妈们只能强忍着泪水,告诉孩子:“爸爸去了很远的地方,会一直看着我们。”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每一位劳动者的安全,都牵动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希望这起事故能真正引起重视,让安全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让每一位辛勤付出的劳动者都能平安回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等到爸爸过年的拥抱。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65
溪边喂鱼

溪边喂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