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4年9月21日至22日夜間,一場猛烈的颱風正面襲擊珠江口。史稱「甲戌風災」。這場颱風帶來驚人的風暴潮與暴雨,瞬間將香港、澳門與廣東沿岸推入浩劫:
香港約有兩千人喪生,無數船隻沉沒,房屋被毀;
澳門傷亡更為慘重,約五千人遇難,整個城區陷入廢墟;
廣東沿岸更是有地方記錄數以萬計的死亡。
彼時,電報尚未普及,氣象觀測亦未完善。災難來得突然,民眾幾乎毫無防備。這場風災之後,香港與澳門社會長期背負創傷,也直接推動了香港天文台於1883年設立,為日後的防災奠下基礎。
甲戌風災不是單一的歷史事件,而是一個殘酷提醒:在自然的力量面前,人的脆弱顯露無遺;唯有科學觀測與制度建設,才能讓城市與生命多一分安全。回望這段歷史,我們哀悼那些無辜逝去的生命,也更應珍惜如今已有的預警與保護體系。因為每一次記取的教訓,都是為了未來能少一分悲痛。
歷史片段 安豐邑學歷史[超话] 安大叔碎碎念 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