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躺平式安全管理”:这些表现正在拖垮项目安全 在项目安全管理中,有一种隐

雪巧的职场 2025-09-22 12:23:52

聊聊“躺平式安全管理”:这些表现正在拖垮项目安全 在项目安全管理中,有一种隐形的“安全隐患”常被忽视——那就是“躺平式安全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看似按流程推进,实则流于表面,不仅无法筑牢安全防线,还可能为事故埋下伏笔。今天就来梳理“躺平式安全管理”的典型表现,和大家一起警惕这种“消极安全观”。 一、“躺平式安全管理”的典型表现 1. 制度挂墙不落地。不少项目会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范,甚至张贴得满墙都是,但执行时却“打折扣”——制度要求的岗前安全培训变成“签字走过场”,作业前的安全检查沦为“拍照打卡”,制度与实际操作完全脱节。 2. 问题整改“踢皮球”。面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相关负责人既不主动分析原因,也不及时推进整改,反而互相推诿:“这是施工队的事”“得等技术部出方案”“资金没批下来没法弄”,导致小隐患拖成大风险,整改通知变成“一纸空文”。 3. 责任落实“走过场”。“一岗双责”的要求明确,但实际中却变成“安全员单打独斗,其他人袖手旁观”。管理层只在会议上强调安全,却不带头履行安全责任;一线岗位觉得“安全是安全员的事”,操作时随意违规,出问题时又把责任全推给安全员。 4. 应急准备“摆样子”。应急预案写得详细,应急物资也按标准配备,但很少组织实战化演练——演练时提前“剧本化”,参演人员敷衍应付,遇到真实突发情况,要么找不到应急物资,要么不会操作设备,应急预案成了“应付检查的工具”。 二、“躺平式管理”的危害:比显性隐患更可怕 “躺平式安全管理”的危害在于它的“隐蔽性”:表面上安全工作“都做了”,但实际上没落到实处。这种管理模式会让安全防线逐渐松动——小隐患不断积累,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越来越淡薄,一旦遇到触发因素,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更严重的是,它会让团队形成“安全无所谓”的消极心态,后续再想推进严格的安全管理,会面临更大的阻力。 三、如何打破“躺平”:关键在“真落实” 要破解“躺平式安全管理”,核心在于把“安全责任”从“口号”变成“行动”: 1. 把制度与执行绑定,明确每个制度对应的责任人和执行标准,定期核查执行情况,避免“制度挂墙”; 2. 建立隐患整改闭环机制,发现问题后明确整改责任人、时限和验收标准,整改不到位绝不放过; 3. 强化责任考核,将安全履职情况与绩效、晋升直接挂钩,让“躺平”的人有压力,让负责的人有动力。 安全管理容不得半点“躺平”,每一个环节的敷衍,都可能成为事故的导火索。如果你在项目中遇到过“躺平式安全管理”的情况,或有打破这种困局的经验,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也别忘了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获取更多安全管理实操内容。

0 阅读:0
雪巧的职场

雪巧的职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