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有国家干部觉得空军飞行员的伙食标准太高了,要求下降,南京空军司令员聂凤智得知后,当即就让飞行员把那干部带到天上飞了几圈。[无辜笑] 1950年初春几位刚从陆军调来的参谋围着一张伙食费用表议论纷纷,其中一位姓李的参谋拍着桌子说:“飞行员一天吃2块5毛钱,我们陆军战士才5毛钱,这差了五倍!战时还要5块钱一天,简直是天价!” 当时普通工人月工资也就三十来块,一个飞行员一天的伙食费就能顶普通人好几天的生活费,质疑声越来越大,甚至有人写报告建议削减空勤灶标准,理由是“不能搞特殊化,要保持艰苦朴素作风”。 面对这些质疑,司令员聂凤智没有急着解释或反驳,他只是淡淡一笑,对那位李参谋说:“老李,你明天有空吗?我带你体验一下飞行员的日常训练。” 第二天一大早,李参谋换上飞行服,戴上头盔,坐进了一架雅克—18教练机的后座,起初他还挺兴奋,毕竟能坐飞机可是稀罕事,飞机升空后,教练开始进行标准训练科目:急上升、俯冲、大坡度转弯、横滚、倒飞。 前五分钟李参谋还能勉强适应,但接下来的连续机动让他彻底崩溃了,强大的过载压得他喘不过气,天旋地转的感觉让他胃里翻江倒海,他紧紧抓住座椅扶手,脸色从红润变成蜡黄,冷汗直冒。 飞机落地时,李参谋已经虚脱了,他被两个地勤人员搀扶着下飞机,双腿像面条一样软,勉强走了几步就蹲在地上干呕,围观的人都忍不住笑了,但很快又安静下来,因为他们意识到这不是什么好笑的事。 聂凤智走过来,递给李参谋一杯温水:“老李,感觉怎么样?”李参谋擦着嘴角,有气无力地说:“司令员,我算是服了,这才十几分钟,我就快不行了,飞行员天天这样训练,身体得承受多大压力啊。” 聂凤智点点头开始耐心解释:“你刚才体验的还只是最基础的动作,实战中飞行员要承受更高的过载,有时候连续几个小时保持高度紧张状态,新学员刚开始训练,十个有八个会吐,有些人吐得连胆汁都出来了。” “更关键的是,飞行员一旦身体出问题,后果不堪设想。”聂凤智继续说道,“一架飞机价值几十万,培养一名合格飞行员要花费更多资源和时间,如果因为营养不良或体力不支导致操作失误,损失就太大了。” 李参谋这才明白,那2块5毛钱的伙食费背后有着深刻道理,飞行员需要大量高蛋白食物补充体力,需要维生素保持神经系统敏感度,需要充足热量应对高强度训练,这不是什么特殊待遇,而是专业需要。 从那以后李参谋再也没有质疑过空勤灶标准,不仅如此每当有人对空军的特殊政策提出异议时,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解释:“你们不懂,飞行员的工作真的不一样,我亲自体验过,那种感觉......” 这件事在军区里传开后,其他质疑声也逐渐平息了,大家开始理解,不同兵种有不同的专业要求,不能简单地用统一标准去衡量一切,一名优秀的炮兵和一名优秀的飞行员,他们的身体素质要求完全不同。 多年后当中国空军发展壮大,拥有了更先进的战机时,人们回想起这段往事,更加钦佩当年那些默默承受高强度训练的飞行员们,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守护着共和国的蓝天,那一份特殊的伙食标准,实在是他们应得的。 网友们感慨万千: “这司令员真有智慧!用事实说话比开十次会都管用,现在有些领导就应该学学这种工作方法。” “看完真心疼飞行员,原来他们吃得好是因为要承受普通人受不了的剧烈运动,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笑死了,这个干部上飞机前不就是坐个飞机嘛,下飞机后扶我起来...太真实了!” “当年2。5元相当于现在多少钱,有没有懂历史的科普一下?” “事实证明隔行如隔山,不了解实际情况就不要随便提意见,这位干部虽然开始想法不对,但能知错就改也是好样的。” “现在空军伙食标准更高了吧?听说还有营养师配餐,希望飞行员们都能吃好喝好,保家卫国靠你们了!” “让我想起第一次坐过山车的经历,才几分钟就受不了,飞行员天天这样训练太不容易了!” 如果你遇到不了解实际情况就指手画脚的人,你会用什么方式让他理解实际情况呢? 官方信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官网
1950年代有国家干部觉得空军飞行员的伙食标准太高了,要求下降,南京空军司令员聂
轩叔观察
2025-09-25 14:24:31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