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6年,74岁的白居易感染风寒,于是把妻妾们叫到床前:“我年事已高,你们都出府嫁人去吧!”32人都哭着离开了,只有15岁的樊素不肯离开。 白居易出生在772年,那时候唐朝正值大历年间。他早年家境不算富裕,随家人迁徙避乱,从太原到河南新郑,再到越中和符离等地。少年时他就爱读书,常常抄写古诗文,练就一手好字。贞元十六年,他考中进士,进入官场,当上校书郎,每天在秘书省校对书籍。之后通过拔萃科,又做了翰林学士,起草诏令。元和三年,任左拾遗,他开始直言进谏,上书批评时弊。那时候他年轻气盛,关心民生,写了不少反映现实的诗。 815年,白居易因为上书论刺杀宰相事,被贬到江州当司马。这次贬谪让他心态大变,从积极入世转为平和退隐。在江州三年,他创作了很多作品,比如《琵琶行》,记录了浔阳江边的见闻。820年,唐穆宗登基,他被召回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但朝中党争激烈,他觉得无力改变,就请求外放。822年,他去杭州任刺史,那三年他做了不少实事,比如疏浚六井,让居民喝上干净水,还加固西湖堤坝,解决周边农田灌溉问题。杭州已有白沙堤,他诗中常提到那里的春景。 在杭州,白居易遇到了樊素。她当时十五岁左右,擅长唱歌,声音动听。他被吸引,为她赎身,让她成为侍妾。那时白居易五十多岁,樊素年轻貌美,跟随他多年。唐代蓄养家妓常见,白居易晚年养了不少,大多是十几岁的女孩,到十八岁左右就放走或转送。他最喜欢的除了樊素,还有小蛮,一个善舞。樊素常唱《杨柳枝》,人称柳枝,她的歌声帮白居易解闷。他写诗赞她“樱桃樊素口”,可见宠爱。 825年,白居易调到苏州当刺史,继续管理地方事务。之后回京,任秘书监、刑部侍郎等职。开成三年,他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闲居洛阳履道里。那时候他已六十多,生活转向吟诗饮酒,游龙门,信佛教,自号香山居士。晚年他和刘禹锡唱和,日子过得闲适。但身体渐衰,839年,六十八岁时患风疾,半身麻痹,行动不便。他写《病中诗十五首》,记录病中琐事和感慨。 风疾发作后,白居易考虑家妓前途。他养的家妓多达三十多个,大都年轻,放她们出府是常事。樊素已跟随十年,二十多岁,他决定让她走,好找好人家。但樊素不愿离开,她对白居易有感情,坚持留下侍奉。白居易感动,但还是坚持。那匹跟随五年的马卖掉时,也嘶鸣不舍,樊素以此比喻自己不愿走。她文采好,说出的话打动人。白居易晚年放家妓,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考虑到自己年老,她们年轻,需要新生活。 樊素陪伴几个月后,白居易七十岁左右,还是让她和小蛮走了。她们南下杭州故里,白居易思念不已,写下《长相思》,描述汴水泗水流到瓜州,吴山点点愁,恨到归时方休,月明人倚楼。另有诗如《别柳枝》,忆她杨柳身姿,伴他多年醉饮,放归后世间无春风。这些作品流传,显示他对樊素的深情。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享年七十五岁,葬龙门香山寺旁。樊素后事无详,她离开后消失在史料中。
一直到唐朝灭亡,皇室都保持着旺盛的生育能力,即将亡国的唐昭宗都有20多个皇子,但
【9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