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曾担任邓小平警卫员的马林准备结婚,不料岳母竟提出要100万彩礼,

轩叔观察 2025-09-26 12:24:49

1996 年曾担任邓小平警卫员的马林准备结婚,不料岳母竟提出要 100 万彩礼,这一要求让马林及家人陷入了为难之中。[无辜笑] 马林是个实在人,1991年从部队转业后来到上海打拼,父亲在医院当院长,母亲教中学,家里条件算不错,但一百万这个天文数字还是让全家人彻夜难眠,他们开始四处借钱,变卖家中值钱的物件,甚至考虑过抵押房产。 1992年7月马林路过虹桥路时,看到一辆进口奔驰撞上了护栏,车头凹陷,前保险杠掉在地上,车旁站着一个年轻女孩,正一边打着伞一边焦急地四处张望。 “小姐,需要帮忙吗?”马林主动走过去,女孩叫赖敏英,刚从台湾来上海不久,对大陆的交通事故处理流程一窍不通,马林陪她跑了交警队、保险公司,还帮她联系修车厂,忙活了大半天。 晚上赖敏英请他在外滩的一家西餐厅吃饭,“你们大陆人真好,换在台北,很少有人愿意管闲事。”她说着一口带着台湾腔的普通话,眼睛亮晶晶的,马林心想这个女孩真特别。 从那以后两人开始频繁接触,有次赖敏英在南京路购物时钱包被偷,马林陪她跑遍了附近的派出所和银行,她养的波斯猫走丢了,马林连续三天晚上帮她在小区里找猫,赖敏英也不是只会接受帮助的人,马林得了严重的腰椎病时,她专门从台湾带了理疗师过来,在他家里做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治疗。 1995年底两人确定关系并开始谈婚论嫁,赖敏英提到家里的彩礼习俗时,语气有些为难:“我妈妈那一代人比较传统,可能会提一些要求,但你别太在意。”马林当时还开玩笑说:“再多也不怕,为了娶你,砸锅卖铁也值得。” 谁知道这句玩笑话竟然成了现实,订婚宴上赖母当着两家人的面说出一百万彩礼的要求后,整个包厢陷入了尴尬的沉默,马林的父母脸色煞白,马林本人更是觉得天旋地转。 就在马林家人为这笔巨款发愁的时候,赖敏英的父亲主动找到了马林,这位在台湾经商二十多年的老人,说话很直接:“小马,不好意思,我太太不太了解大陆的情况,在我们台湾,彩礼确实有个数字,但更多是个面子工程,真正成亲的时候大部分都会退回来的。” 赖父继续解释:“我们早就打听过你的情况了,部队里的朋友说你在后勤部门工作踏实,转业后在工厂也很受领导器重,最重要的是这四年来你对我女儿的好,我们全看在眼里,男人有没有真心,女人的父母最清楚。” 听到这番话马林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一些,但彩礼这个形式还是要走的,马林家最终凑了九万元,这已经是变卖了家里的古董字画和母亲的首饰后能拿出的全部积蓄了。 后来马林在朋友们面前总是说,自己娶了个好老婆,不仅人长得漂亮,心眼还好,从来不嫌弃他们家条件一般,赖敏英也经常跟台湾的朋友们分享她在上海的生活,说大陆的男人更懂得疼老婆。 这段婚姻到现在已经快三十年了,两人生了一儿一女,在上海买了房子,生活越过越红火,每当朋友们谈起彩礼这个话题,他们夫妻俩都会笑着说:“彩礼多少不重要,关键是人要对。” 真正化解矛盾的,是赖父的智慧和两个年轻人的真心,如果没有赖父的主动沟通,如果没有赖敏英最后退还彩礼的善意,这段原本美好的感情可能就会因为钱而破裂。 现在的彩礼问题比当年更复杂,数额也越来越大,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婚姻的基础还是两个人的感情,以及双方家庭的理解包容,彩礼可以有,但不应该成为爱情的枷锁。 网友们议论纷纷: “这岳父能处!知道体谅年轻人,彩礼就是个形式,关键还是看两人感情。”   “90年代的100万?这要求也太吓人了,普通家庭攒一辈子也攒不到啊。”   “还是门当户对重要,两边家庭经济差距太大,容易出问题,好在最后圆满解决了。”   “现在天价彩礼还是很多,其实真没必要,小两口过得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台湾确实有送大饼(彩礼)的习俗,但一般都是走个过场,不会真要这么多。”   “马林人品肯定不错,能给邓公当警卫员的,政审都过得了关。”   大家怎么看待彩礼这件事,你们觉得彩礼多少合适?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这样的彩礼要求? 官方信源:中国政府网 — 民政部相关报道

0 阅读:275

评论列表

用户32xxx19

用户32xxx19

2
2025-09-26 13:53

1996年100万有多值钱知道吗?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