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李运昌和其他300人,被日军7000人包围,1妇女说带他们突围,领着他

轩叔观察 2025-09-26 13:24:48

1943年李运昌和其他300人,被日军7000人包围,1妇女说带他们突围,领着他们来到一座悬崖峭壁前,李司令一看,顿时惊呆:“这下真没办法了!”[无辜笑] 她叫张翠萍,今年26岁,怀孕已经九个多月,村里人都叫她“麻利嫂”,因为她手脚麻利,干什么都比别人快。 麻利嫂告诉李运昌,她知道一条小路能绕过日军的封锁线,这条路她从小就走,闭着眼睛都能找到。 晚上10点部队开始转移,麻利嫂走在最前面,一只手扶着肚子,一只手拿着一根木棍探路,雪下得越来越大,脚印很快就被掩盖了。 走了两个小时后,队伍来到了一处悬崖前,这是一面几乎垂直的石壁,高度有15层楼那么高。崖底下就是冰河,水声在夜里听起来特别清楚。 后面传来了狗叫声,日军的搜索队伍正在靠近,李运昌让战士们准备战斗,但麻利嫂摇了摇头。 她开始解自己腿上缠的布条,那个年代的士兵都用布条缠腿,既能保暖又能防止虫蛇钻进裤腿,每个人腿上的布条有三四米长。 300多个人的布条连起来,总长度超过了1000米,麻利嫂让大家把布条系成一股绳索,然后她脱掉鞋袜,开始向上攀爬。 怀孕九个月的女人爬这样的悬崖,在今天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麻利嫂用了整整40分钟,一点点挪到了崖顶,她找到了一棵粗大的松树,把绳索牢牢系在树干上。 战士们一个接一个爬上悬崖,刚爬到一半,麻利嫂就开始肚子疼,等到最后一个战士爬上来时,她已经疼得直不起腰了。 没有产房,没有产婆,甚至连一盏灯都没有,战士们脱下棉衣铺在雪地上,用身体围成一圈挡风。 孩子生下来了,是个男孩,休息了不到一个小时,她又站起来继续带路。 战士们用枪和刺刀临时搭了一副担架,抬着刚生完孩子的麻利嫂继续行军,孩子用几件棉衣包着,由两个年轻的战士轮流抱着。 接下来的五天五夜,队伍在山里绕来绕去,麻利嫂虽然躺在担架上,但每到关键的路口,她都要起来指路,她知道哪里有日军的据点,哪里有汉奸的眼线,哪条路能避开敌人的巡逻队。 到了12月28日部队终于到达了安全区域,麻利嫂的下半身已经被血水浸透,结成了冰,军医检查后发现,她因为产后大出血加上劳累,已经严重贫血。 李运昌拿出一张纸,写下了一张借条:“今借张翠萍(麻利嫂)小米七百斤,他日定当归还,冀东军区十三分区司令员李运昌。” 麻利嫂收起借条,问李运昌有没有见到她丈夫朱殿昆,三天前朱殿昆去给八路军送信,到现在还没回来。 后来才知道朱殿昆在路上被日军抓住了,日军搜他的身,发现了信件,朱殿昆当场把信纸塞进嘴里咽了下去。日军用刺刀捅死了他。 一个月后日军找到了麻利嫂的住处,他们怀疑她帮助八路军逃跑,把她抓到了县城的宪兵队。 日军用尽手段折磨她,但麻利嫂什么都不说,只是一遍遍地重复:“我不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 折腾了半个月,日军什么也没问出来,只好把她放了,但麻利嫂的身体已经垮了。 为了躲避日军的再次迫害,麻利嫂抱着孩子离开了家乡,她步行了整整七天,到了一个叫荒地沟的小村庄,她给孩子改名叫朱海清,意思是希望战争早日结束,海晏河清。 新中国成立后,朱海清长大成人,当了村里的小学教师,他经常给学生们讲母亲的故事,但从来不提那张借条的事。 直到1965年有人在整理历史资料时发现了李运昌当年写的那张借条,政府派人找到了麻利嫂,要兑现当年的承诺。 麻利嫂已经48岁了,头发花白,身体不太好,她看着那张泛黄的纸条,笑着说:“这都是20多年前的事了,还提它干什么。” 但政府还是按照当年的承诺,给了她相当于700斤小米价值的补偿,还为她办理了抗日英雄的相关待遇。 像麻利嫂这样的普通人,在那个年代还有很多,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在关键时刻,他们选择了站在正义的一边。 网友们敬佩不已: “我的天,这位麻利嫂真是英雄母亲!怀着孕爬悬崖,还在雪地里生孩子,现在哪有这样的女中豪杰。”   “看得我眼泪直流,那个年代的百姓真是用命在支持八路军,七百斤小米的欠条,现在看可能不算什么,但当时绝对是天文数字。”   “日寇真的残忍至极!对孕妇都能下这样的毒手,头皮撕掉一大块,简直不是人!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   “这才是真正的巾帼英雄!建议拍成电影,比那些抗日神剧真实感人多了,想知道麻利嫂后人现在过得怎么样?”   “心疼那个刚出生的孩子,冰天雪地里降临人世,还被迫改名换姓,希望他们后来过上了好日子。”   “李运昌司令员后来成为开国少将,1980年代还担任过中顾委委员,他一定一辈子都记得这位救命恩人。”   如果您是麻利嫂,在自身临产且丈夫生死未卜的情况下,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0 阅读:1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