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42年,一名伪军师长派人送给粟裕一个情报,当粟裕疑惑地打开情报一看,里面的内容让粟裕吓出冷汗,他立即召集部队开始迎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施亚夫) 有些战场,开枪的瞬间就已经晚了,真正的较量,在看不见的地方早已开始,施亚夫,这位从南通工人家庭走出的年轻人,就在这样的特殊战场上,上演了一场长达四年的惊心大戏,组织给他的指示很直白:“演戏要逼真,办事要灵活。” 他需要一个身份,一个能扎进敌人心脏的身份,他给自己编了个剧本,一个官场失意、回乡拉起队伍的前冯玉祥旧部,面对汪精卫的心腹严济南,这套说辞听起来合情合理,为了让戏更真,他还摆下酒宴,塞上钞票,把对方伺候得舒舒服服。 光会来事儿还不够,你得有“价值”,手里明明只有两三百号人,花名册上却敢写一万五千余人,这份胆气,直接给他换来了与汪伪高层对话的门票,在南京的将校集训班,他靠着对兵法的熟稔,成功吸引了汪精卫的注意,从一个地方武装头子,变成了被赏识的“儒将”。 就这样,一个原本叫施满侯的红十四军战士,摇身一变,成了伪“绥靖军第七师”的中将师长施亚夫,他取这个名字,就是要干一番担当亚洲大丈夫的事业,身份,是他最厉害的武器。 然而,演戏总有穿帮的风险,危机说来就来,1942年11月,他送出了一份绝密情报:日军总司令畑俊六正与汪精卫密谋,要在苏中、苏北搞一次大规模“清乡”,这份情报,及时送到了粟裕手中。 可没过多久,更大的麻烦来了,新四军为应对“清乡”在南坎召开的会议,竟然被日军安插的内奸泄露了出去,日军南通最高司令官小林信男,已经布下天罗地网,准备伏击粟裕、叶飞等新四军高级将领。 千钧一发之际,施亚夫在日军的作战会议上得知了这一消息,他没有慌乱,而是当众唱起了反调,他不去否认情报的真实性,反而从战术角度质疑其合理性:“南坎那地方靠海,无遮无挡,适合开会吗?这会不会是新四军的圈套?” 这一招心理战,成功在小林信男心里埋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利用会议休息的间隙,他火速写下纸条送出情报,会后又送出第二份,正是这两份情报,让粟裕等人改变路线,全体电台静默,躲过了这致命一击,事后,施亚夫的“远见”反而让小林信男对他更加信任。 另一次,为了营救被日军盯上的陶勇部队,他更是把“演戏”发挥到了极致,时间紧迫,来不及报信,他干脆带着队伍,大摇大摆地绕路“借过”日军山本大队的驻地石港,他故意制造摩擦,跟日军哨兵争执,甚至闹到翻译中弹,把事情彻底搞大。 他命令部队就地烧饭,指着鼻子要山本道歉,把官司打到了小林信男那里,一场看似是个人意气用事的闹剧,成功拖延了战机,枪声就是最好的警报,陶勇部队得以安全转移,事后,他对着小林信男大耍“脾气”,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演了四年的戏,终有落幕之时,1944年初,小林信男开始整顿伪军,秘密处决可疑分子,1月2日晚,伪军副师长范杰的夫人潘宜娟带来一个致命消息:施亚夫的红军和中共干部背景,暴露了。 组织决定让他率部起义,原定日期是1月11日,可敌人显然不想等那么久,盯梢者被抓后招供,敌人计划在6日以开会为名将他们一网打尽,时间被压缩到了最后一刻,起义必须提前! 最后一夜,伪师长田铁夫摆下鸿门宴,用打麻将的名义拖住他,施亚夫将计就计,从容赴约,牌桌上,他谈笑风生,故意输掉二十五万,把田铁夫哄得开开心心,为起义部署争取了最宝贵的几个小时。 1月5日凌晨四点半,行动开始,他胁迫田铁夫的司机,用师长的专车做掩护,司机一句“师长在车里”,骗开了紧闭的城门,起义部队冲出重围,虽遭追击,但在新四军接应下成功脱险。 施亚夫的起义,像一颗投入伪军池塘的巨石,据叶飞回忆,受他影响,当年一二月间反正的伪军就超过了两千人,他用一场精彩的谢幕,完成了潜伏生涯的最后一击,也兑现了“亚夫”这个名字的誓言。
[太阳]1942年,一名伪军师长派人送给粟裕一个情报,当粟裕疑惑地打开情报一看,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9-27 16:45: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