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死十四亿人?”美国驻日大使竟然曾公开威胁中国:如果中国不按美国的意愿行事,不

红楼背疏影 2025-09-27 18:10:00

“饿死十四亿人?”美国驻日大使竟然曾公开威胁中国:如果中国不按美国的意愿行事,不向西方低头,就要通过制裁中国的粮食和能源,让十四亿人陷入饥荒。 美国驻日大使这番骇人听闻的言论,暴露了某些西方政客为遏制中国发展已经不择手段。把粮食和能源作为武器,试图让十四亿中国人"挨饿"的疯狂想法。 中国粮食自给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小麦和稻谷库存充足。202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6.8亿吨,创历史新高,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80公斤,远高于国际安全线。 中国建有中央、地方两级粮食储备体系,储备规模可满足全国居民一年以上消费需求。这些储备粮仓遍布全国,形成了"北粮南运、西粮东调"的调配网络,确保任何地区都不会出现粮荒。 更关键的是种子安全,中国建成全球第二大种质资源库,保存着52万份农作物种质资源。袁隆平团队研发的耐盐碱水稻已在沿海滩涂推广种植,这些"藏粮于技"的举措,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近年来,中国农业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5%,智能温室、精准灌溉等新技术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全国建成5.6亿亩高标准农田,即使遭遇自然灾害,也能保证基本收成。 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正持续下降。2024年,原油对外依存度降至67%,天然气降至40%。新能源快速发展,光伏装机容量超11亿千瓦,风电装机超8亿千瓦,清洁能源占比已达36%。这种能源结构的优化,使中国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更有底气。 战略石油储备体系不断完善。中国已建成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能力达8500万吨,可满足90天消费需求。 中俄油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等跨境能源通道,构建了多元化的供应网络,同时,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邻国建立的能源合作机制,确保在极端情况下仍能获得稳定供应。电力系统也实现全国联网,特高压输电技术将西部清洁能源输往东部负荷中心。 回顾历史,经济制裁很少能达到预期效果。美国对古巴实施60多年封锁,反而促使古巴建立起自主农业体系。对朝鲜的制裁也未能改变其政策立场,反而让普通民众承受苦难。这些案例说明,将民生问题政治化只会适得其反。 更近的例子是俄罗斯。西方制裁未能击垮俄经济,反而推动其加速"向东看"。2023年俄中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能源合作更加紧密。 制裁往往促使被制裁国加强自主创新,实现更大程度的自力更生。历史证明,任何试图通过制造人道主义危机来达到政治目的的行为,最终都会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反噬。 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深度融合。中国是世界最大粮食进口国,但也是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重要供应国。 若粮食贸易受阻,全球农业产业链将遭受重创,最终反噬制裁发起国。中国每年出口价值200亿美元的农业物资,这些物资对维持全球粮食生产至关重要。 能源领域更是如此,中国是全球最大油气进口国,但也是新能源装备最大生产国。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储能电池等产品供应若中断,全球能源转型将大幅延缓。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博弈,没有赢家。特别是美国农民将失去最大大豆出口市场,其农业经济将遭受重创。 用粮食作为武器违背国际基本准则。联合国粮农组织明确反对将粮食问题政治化。若美国真的采取这种极端措施,必将遭到国际社会普遍反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强烈谴责。全球南方国家深知,今天可以对中国进行粮食制裁,明天就可能轮到他们。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100多个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在关键时刻能够获得更多国际支持。美国若一意孤行,只会加速自身国际影响力的衰落。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机制内的国家都明确反对单边制裁,这种失道寡助的局面是美国难以承受的。 世界粮食计划署数据显示,全球仍有8亿多人面临饥饿威胁。中美作为负责任大国,理应加强合作而非对抗。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面前,人类命运与共。国际社会期待大国携手解决全球性问题。 中国始终秉持开放态度,愿与各国包括美国加强沟通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正确选择,零和博弈没有前途。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为世界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中国有充足的能力和信心保障十四亿人的粮食和能源安全,某些政客的极端言论,反而凸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战略定力。 在新时代征程上,中国将继续稳步前行,任何威胁恐吓都阻挡不了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历经风雨的中国,必将以更加从容的姿态走向未来。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2024-08-05美驻日大使扬言“威慑中国”,要对华粮食和海上能源安全下手

0 阅读:0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