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台湾岛东边太平洋上有一个大岛——兰屿,面积约45平方公里,有钓鱼岛的十几倍大

兰亭说事 2025-09-28 12:43:32

我国台湾岛东边太平洋上有一个大岛——兰屿,面积约45平方公里,有钓鱼岛的十几倍大,相当于67500亩,可以对比澳门面积只有33平方公里。兰屿是海底火山喷发隆起而形成的,因上面盛产蝴蝶兰而得名。这地方位于太平洋外海,东边就是深海外海,岛屿陆地有一定的规模,有很大的战略价值。 它的战略价值首先体现在那要命的位置上,东经121.8度、北纬22度的坐标,刚好卡在台湾本岛东南49海里处,西南离鹅銮鼻41海里,南边紧挨着巴士海峡的北口,和菲律宾巴坦群岛的距离才99公里,等于把南海和太平洋的分界线给盯紧了。 要知道巴士海峡可不是普通水道,每年打这过的商船得有8万艘往上,全球5%的海上贸易都得走这道,日本从中东、非洲拉的石油,十有八九要从这过,说它是“能源生命线的咽喉”都不夸张。 以前海巡统计过,兰屿和台湾本岛之间的海域,一天最多能过五六十艘货轮,这些船里混着什么角色,有没有偷排重油的,从兰屿出发去执法,比从台东港赶过来近多了,反应时间能省一半。 军事上这地方就是天然的“瞭望塔”,东边的深海区水深超3000米,还有常年稳定的海水跃层,潜艇在这儿活动不容易被水面舰艇发现,是出了名的潜艇活跃区。 兰屿上那548米的山头要是架上雷达,覆盖范围能轻松扫过巴士海峡大半区域,比在台湾本岛东部部署设备早发现目标好几分钟,这几分钟在军事上可是黄金预警时间。 就像南海的永暑礁,当年从小小的珊瑚滩填成5平方公里的人工岛,建了3000米跑道和雷达站,立马成了南沙的核心支点,兰屿本身就有现成的陆地,不用填海就能部署设施,起点比永暑礁高多了。 岛上的兰屿气象站从1942年就开始运作,不光测台风,还能监测地震和大气成分,这些数据往军事系统里一汇,就是最及时的战场环境情报,比单纯的军事雷达还全面。 战略威慑这块它更是没话说,西边连着台湾本岛,南边对着菲律宾,形成的三角态势直接把我国的战略纵深往东推了一大截。美国一直想靠第一岛链把咱们堵在西太平洋,兰屿这点一立起来,等于在岛链上戳了个窟窿。 咱们的航母战斗群从这儿出去,不用绕着一堆岛礁慢慢挪,直接就能扎进太平洋深海,部署时间能缩短好几天。之前辽宁舰搞远海训练,要是从兰屿方向进出,比走台湾海峡顺畅多了,还能避开不少不必要的监视。 而且这地方离菲律宾近,等于在对方家门口放了个“稳定器”,那些想在南海搞小动作的势力,得先掂量掂量兰屿的存在,毕竟这儿要是部署点反舰导弹,覆盖范围能轻松罩住巴士海峡。 区域发展上它的潜力也藏不住,周围海域是台湾渔民的重要渔场,这么大的地方,要是把渔港扩建一下,再建套冷链物流,就能当西太平洋的渔业集散中心,比那些小礁石岛的开发价值大多了。 岛上还有台湾最完整的珊瑚礁群,加上达悟族的拼板舟文化,旅游业要是好好搞,绝对能成“网红打卡地”,关键是现在开发程度低,还保留着原始风貌,这可是比人工景点值钱的宝贝。 更有意思的是它的风能资源,年均风速7.2米/秒,“风岛”的名头不是白来的,建几座海上风电场,发的电通过海底电缆连到台湾本岛,既能帮着实现碳中和,又能给岛上的军事和民用设施供电,简直是一举两得。 这么一看,兰屿这“哨站”当得是实至名归,守着领海主权,卡着国际航道,军事上是前哨,经济上是支点,连科研都能搭把手。比起那些光有名字没实质的小岛,它可是实实在在的战略硬通货,难怪说它在西太平洋的作用没人能替代。

0 阅读:48
兰亭说事

兰亭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