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韦杰夫:一旦战败,就用核弹攻击4个国家,让世界进入末日,将动用战略核武器针对乌克兰、德国、英国和美国进行打击,从而引发全球性毁灭。 乌克兰被针对毫无悬念,它是冲突的直接参与方,也是所有外部援助的最终接收端。其国防工业已在冲突中瘫痪,小到单兵弹药,大到“爱国者”防空系统,均依赖美西方补给。 俄军曾用“匕首”导弹打击乌军事设施却未达威慑效果,此次提核弹,核心是摧毁乌抵抗意志。泽连斯基刚喊出2026年需1200亿美元国防开支,其中600亿要靠西方援助,一旦核威胁奏效,乌内部投降情绪必然抬头,冲突的“前线火种”可能直接熄灭。 德国是欧洲援乌核心,截至2024年底军事援助达280亿欧元,占国际总量近16%,还训练1万名乌军并提供54门榴弹炮。但德国对冲突升级始终胆怯,历史上依赖俄能源,即便现在调整结构,仍怕战火波及本土。 俄罗斯早在加里宁格勒部署覆盖欧洲的高超音速导弹,此次核威胁更是击中其软肋:国内本就反对削减福利搞军备,加上特朗普逼欧洲将防务开支提至GDP的5%(每年多花1.1万亿美元),德国若被吓住,必然私下放缓援助,欧洲阵营立马出现裂缝。 英国是援乌“急先锋”,2025年承诺45亿英镑援助,送“挑战者2”坦克、牵头F-16联盟,看似强硬实则虚浮。新首相刚上任,首要任务是稳经济,而乌1200亿美元的“无底洞”式需求已让英国财政吃力。 更关键的是,核威胁不受能源依赖度影响,伦敦处于俄核打击范围,梅德韦杰夫看准其“外强中干”,只要压住这只“出头鸟”,欧洲援乌气势会泄一半。 美国是援乌总源头,援助占比49%达670亿美元,没它撑腰乌撑不过半年。喊打美国看似强硬,实则打心理战:2022年普京让核力量进入战备,美国立马跟进核演习,暴露双方都不愿真核对抗的底线。 特朗普政府已多次阻挠国会援乌法案,核威胁若引发美国内反战情绪,政客为选票定会调整政策,之前特朗普一边派核潜艇一边说“不直接对抗”,早露了怂态。 这四个国家之外,梅德韦杰夫的言论更指向多重现实困境的破局需求。首要的是撬动北约内部裂痕,2025年北约峰会为军费吵翻,特朗普逼成员国将防务开支提至GDP5%,西班牙只愿给到2.1%,比利时、斯洛伐克也明确反对,峰会连实质性援乌共识都没达成。核威胁就是往这裂缝里添柴,只要有国家因恐惧松口,北约援乌联盟可能直接解体。 这也有助于缓解俄罗斯经济压力。2025年9月欧盟将俄油价格上限降至47.6美元,俄能源收入再遭压缩,虽靠“影子船队”向亚洲售油绕开部分制裁,但财政仍捉襟见肘。此时放核狠话,暗含逼西方松绑制裁的意图。欧洲若怕核战,说不定会放宽能源限制,毕竟同归于尽对谁都没好处。 平衡俄内部政治态势也刻不容缓。冲突打了三年,国内既有厌战情绪,卡德罗夫等鹰派又施压要强硬反击。梅德韦杰夫以安全委员会副主席身份放话,既能安抚军方激进派,又能转移民众对经济困境的注意力。2025年9月“鸽派”科扎克辞职后,鹰派影响力上升,这席狠话也是对内部诉求的回应,稳住统治核心。 最核心的是打破战场僵局。2025年俄乌已陷入消耗战,俄虽控制部分领土,但乌靠外援持续反攻。俄常规武器产能跟不上消耗,“匕首”导弹破局失败,只能拿核弹当筹码。2022年普京靠提升核战备逼美国谈判的先例,证明这招有效,如今不过是故技重施,想用最低成本逼对手坐回谈判桌。 梅德韦杰夫点名四国是直击援乌链条要害,搅北约、解制裁、稳内政、逼谈判是系统性破局。他并非真要毁世界,而是把核威慑当谈判筹码,每句狠话都在算:能吓退多少援助?能加剧北约多少分歧?能换多少战略空间? 毕竟比起真用核弹,让对手因恐惧妥协,才是代价最小的博弈方式。
梅德韦杰夫:一旦战败,就用核弹攻击4个国家,让世界进入末日,将动用战略核武器针对
兰亭说事
2025-09-28 14:43:33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