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周俊烈在大街上被叛徒认出,被抓进刑讯室。敌人鞭刑伺候,他装傻充愣。此时,刑讯室进来一个高官,对他使了个眼色,周俊烈立马收到了对方的讯息,但他并没有表现出来。 这高官,就是在敌人心脏里潜伏多年的王牌特工——黎强。而他当时在国民党特务机关里的名字,叫李唯平。更重要的是,被吊着打的周俊烈,正是当年引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师父”。 这戏剧性的一幕,简直了。徒弟成了审问师父的“敌人”,你说这戏还怎么往下唱?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黎强,本名李碧光,四川安岳人。年轻时在成都念师范,认识了周俊烈和车耀先这两位地下党前辈。两位老大哥一看,这小伙子内敛、机灵,情商还高,是块搞情报的好料。于是,就有意地培养他,让他跟三教九流打交道,磨炼心性。 这过程,搁一般人早疯了。同学都觉得他是不务正业的“混子”,看他的眼神都带着鄙夷。一个二十来岁的热血青年,心里憋着天大的秘密,还得天天被人误解,这得是多大的煎熬?但也就是这段经历,给他后来的潜伏生涯打下了地基。 后来,组织送他去延安学习,学成归来,就接到了一个九死一生的任务:打入国民党在西南的特务机关。 这活儿,不是一般人能干的。黎强利用同乡关系,一步步接近国民党四川省党部的高层,最后成功考入了专门培养特务的“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为了这个,组织上甚至特批他“加入国民党”。这在当时,是需要巨大勇气的,等于把自己的一只脚,踏进了无间地狱。 从那以后,黎强就在敌营里“平步青云”,一路做到了国民党四川省特种工作委员会的高层。他手里能接触到大量核心情报,好几次在敌人动手前,就把消息送了出去,保住了咱们不少同志。 说起来轻松,但其中的凶险,咱们隔着屏幕都觉得后背发凉。他得时刻提防身边那些笑面虎,同时还得躲着自己人。因为他在中统的地位越来越高,一度被咱们川西军区列入了“黑名单”,随时可能被自己人当成叛徒给“锄奸”。这种双重压力,换你你扛得住吗? 再说回1946年刑讯室那一幕。当黎强看到自己遍体鳞伤的“师父”时,心都快碎了。但他不能表现出来,一个微小的表情变化,都可能让他和周俊烈一起完蛋。 他那个眼神,传递的信息其实很直接:“师父,是我,挺住,我有办法!” 而周俊烈,这位老辣的革命者,瞬间就读懂了。他知道,自己有救了,但他更知道,此刻他必须配合徒弟演戏,不能让他暴露。所以,他继续装疯卖傻,让敌人相信他就是个没用的软骨头,撬不出任何东西。 这次见面后,黎强开始了他的营救计划。他不能直接去捞人,那太明显了。他用的是一种极其高明的阳谋。他开始在特务高层面前有意无意地“抱怨”:“现在刑讯室那帮人,就知道胡乱抓人凑数,好多没用的家伙占着牢房,还得管饭,我看不如放掉一批,省点粮食。” 这话,说得那些特务头子心里去了。本来就不想养着这些“没价值”的犯人,一听这话,顺水推舟就让黎强去办。这一下,操作空间就来了。黎强利用职权,把周俊烈的名字,悄悄塞进了一份释放名单里。整个过程,神不知鬼不觉。 几天后,周俊烈就被“无罪释放”了。 更让人肃然起敬的还在后头。周俊烈出狱后,按理说应该马上撤离成都这个是非之地。但他没有。他心里跟明镜似的:黎强冒了天大的风险救自己,敌人肯定会在暗中监视,自己一旦跑了,敌人立马就会怀疑到黎强头上。 为了保护徒弟,周俊烈非但没走,反而在成都的各大茶馆、牌局里天天晃悠,把自己伪装成一个无所事事的闲人。敌人派人跟了他一个多月,发现他每天就是喝茶打牌,毫无异常,最后才慢慢撤掉了监视。 直到一个多月后,师徒二人在一场别人的婚宴上再次相遇,黎强看着安然无恙的师父,低声说了一句:“现在,您应该可以离开成都了。” 周俊烈笑了笑,点了点头。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谊?是我愿意把命交给你,因为我信你;是我愿意为你继续冒险,因为我也要护你周全。这种信任,超越生死。 黎强在敌营潜伏了十多年,一直到1949年解放战争末期,他所在的国民党部队在撤退途中被我军俘虏。在战俘营里,他见到了延安时期的老同学钱申夫,才通过钱申夫向中央发了一封电报,询问:“我党有无黎强同志?” 这封电报,最终送到了周恩来总理那里。“黎强”这个代号,正是董必武亲自为他取的,寓意“力量强大”。中央很快回电:“速送黎强同志来北平”。至此,这位在敌人心脏战斗了十多年的英雄,才终于回到了组织的怀抱。
1946年,周俊烈在大街上被叛徒认出,被抓进刑讯室。敌人鞭刑伺候,他装傻充愣。此
历史脑洞
2025-09-30 17:44:54
0
阅读: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