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防部宣布了! 9月25日,印度国防部跟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敲定一个大合同,大概70亿美元,买97架“光辉”Mk1A战斗机,其中包括68架单座和29架双座教练机。这次大单的核心,其实还是莫迪政府的“印度制造”政策。 莫迪政府这些年一直把“印度制造”当国家战略,尤其在国防领域喊得最响。在此之前,印度军队的武器依赖进口是老毛病了,以前60%的装备都得从俄罗斯、法国这些国家买,花了不少冤枉钱还处处受制于人。 但这次的“光辉”战斗机项目,表面上看是国产之光,实际上却藏着不少尴尬。首先是技术依赖的问题。“光辉”Mk1A号称是印度自主设计制造的最先进型号,但核心部件大多来自国外。 比如发动机用的是美国通用电气的F404,雷达来自以色列埃尔塔公司,电子战系统和武器系统也混搭了多国技术。 印度真正掌握的,可能只有机身外壳的设计。这种“万国牌”拼凑出来的战机,虽然纸面参数不错,但实际性能和稳定性要打个问号。 更麻烦的是生产效率,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的产能一直是个老大难。之前印度空军订购的83架“光辉”Mk1A,原计划2024年开始交付,结果因为发动机供货延迟,首批交付推迟到了2025年3月。 按照HAL的生产速度,每年最多只能交付8架,这次97架的订单,预计要到2034年才能全部交付完毕。到时候,这款战机可能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价格方面也不占优势,这次70亿美元的合同,平均每架战机价格在7000万到8000万美元之间,几乎接近美国F-35战斗机的价格。 要知道“光辉”只是一款轻型四代半战斗机,而F-35是第五代隐身战机,性能差距明显。印度花这么多钱买一款性价比不高的国产战机,实在让人看不懂。 莫迪政府推动“印度制造”,本意是想减少对进口武器的依赖,提升本国军工产业的竞争力。但从“光辉”战斗机项目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印度国防工业长期存在研发周期长、生产成本高、技术依赖度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印度制造”很难真正崛起。 此外印度的“光辉”战斗机在国际市场上也不受待见。虽然印度媒体经常吹嘘“光辉”性能超过中国歼-20,但现实是,这款战机至今没有卖出一架。马来西亚、阿根廷、埃及等国家在采购轻型战斗机时,都选择了其他国家的产品。比如马来西亚选了韩国的FA-50,阿根廷选了丹麦的二手F-16,埃及则选了中国的歼-10C。“光辉”在国际军贸市场上的竞争力可见一斑。 印度这次的70亿美元大单,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姿态,是莫迪政府向国内民众展示“印度制造”成果的手段。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光辉”战斗机项目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印度要想真正实现国防自主,还需要在技术研发、生产管理、供应链整合等方面下大力气,而不是仅仅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媒体的宣传造势。 来源:环球网 【外媒:印度签署约70亿美元合同采购9架国产“光辉”战斗机,】
巴基斯坦保护石油老爷国的时代正式开启了巴基斯坦向卡塔尔派遣了一支由16架JF-1
【20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