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台湾后,很难再“港澳化”了!很多人以为,驻军只是象征性的。 真相是,军事专家已经给出了保守估计:至少需要9万大军,相当于15个香港驻军的兵力,才能把台湾,从一个“问题岛屿”,改造成我们伸向太平洋的“不沉航母”。 统一台湾后的驻军问题,绝不是简单地照搬“港澳模式”就能解决的。有人觉得,驻军只是象征性的,放几个连队挂个旗子就行。 但真要从战略角度算这笔账,台湾和香港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事。军事专家早就把话挑明了。 要想把台湾从一个被围观多年的“问题岛屿”,转变成中国稳稳伸向太平洋的“不沉航母”,光靠象征意义是远远不够的,至少得9万人,这还是保守估计。 先看地理,台湾的位置太关键了。 它正好卡在第一岛链的正中间,往东就是西太平洋深海区,往北是日本的琉球群岛,往南通着巴士海峡,战略通道的十字路口,谁控制了台湾,谁就握住了西太平洋的前门钥匙。 这种地理优势,不是香港澳门能比的。更重要的是,台湾面积3.6万平方公里,是香港的整整32倍,人口也高达2300万。 光从“地盘”和“人头”来看,统一之后的防务压力就已经是港澳的几十倍。 但话说回来,台湾不仅是地理要地,更是未来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重要跳板。要真正实现远洋作战能力、建立战略投送的核心基地,台湾是绕不过去的一步。 历史上,郑成功和施琅就是靠拿下澎湖、收复台湾,才把东南沿海的安全线往外推进了一大步。今天的局势虽然不同,但道理没变,台湾仍然是那块“压舱石”。 现在再看台军的现状,其实问题不少。虽然总数还挂着20万人,但从2020年到2024年,编现比从88.57%掉到了78.6%,等于说账面上的兵都不够人。 更麻烦的是,志愿役招不满,提前退伍的官兵数量比四年前多了四倍,兵源断档的问题已经浮出水面。 2025年,美国虽然批了2.95亿美元的对台军售,但主要是进攻性武器,搞的是姿态,不是真正的战力补强。 而且日本也没闲着,已经在离台湾不到300公里的石垣岛部署导弹部队,外部环境的火药味越来越浓。 岛内局势也不轻松。赖清德上台后,两岸对话的基础直接崩了,解放军绕台巡航的频率是三年前的三倍。 更别说岛内政治立场复杂,亲美、亲日、疑陆的声音都有,统一之后要处理的,不只是军事部署,还有人心融合的深水区。 所以从战略层面讲,驻军规模必须实打实。 拿香港做参照,现在驻军大概6000到8000人,对750万人来说,比例是1070比1。如果照这个比例推算,台湾起步也得2.1万人。 但这是理论值,真要保证安全、防御、投送、应急处理等功能,专家给出的实际需求是6到8万,甚至可能逼近9万,相当于15个香港驻军的规模。 这些兵力不是堆着看的,是真有用处的。陆军方面,至少要一个集团军,3到6万人,台北、高雄、花莲这些地方必须重点部署。 海军则可能组织一个航母战斗群,组建“台湾舰队”,2到3万人;空军也得来2到3个航空兵师,大概5万人主力,像歼-20、歼-35都可能常驻。 火箭军得有一个导弹旅,约5000人,布置中远程导弹系统;武警部队也少不了,大概2到3万人,负责岛内治安和突发事件处置。 这样一算,9万这个数字并不浮夸,反而是刚好够用。 当然,这么大的兵力部署,得讲究方式方法。台湾海峡平均宽度200公里,不是一道能指望望远镜看清楚的边界,防御压力不小。 岛上地形复杂,中央山脉横贯中部,雷达和预警系统的位置部署都得精打细算。除了军事考量,还有政治和社会层面的考量。 统一初期,驻军不只是防御,更是稳定民心的象征。 所以初期可能会部署15到20万人,等局势稳定,再慢慢缩减成8到10万人,以海空军、技术兵种为主,减少岛上民众的心理压力,也符合未来战争形态的趋势。 驻军还有另一个任务,就是解决现实问题。比如台湾现在的电力供应长期吃紧,统一之后,驻军可以协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增强融合动力。 这种“驻军+服务”模式,不只是保安全,也为岛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从长远看,驻军不是为了摆样子,而是为了让台湾真正融入国家整体安全体系。它既是主权的体现,也是稳定的保障。 更重要的是,只有把台湾这个“问题岛屿”变成“不沉航母”,中国未来在太平洋的战略布局才算真正成型。 当然,和平统一始终是中国政府坚持的基本方针。但在当前复杂的地区局势下,保持必要的军事准备,是对和平的最好保障。 驻军不是威胁,而是一种承诺:承诺维护台海和平,承诺保障2300万台湾同胞的安全和福祉。
特朗普终于把台湾放在明牌了,证明美国没啥招了,近日,美军智库研究员吉原俊井接受日
【34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