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从中国拿280亿贸易额、46座电站,一边偷偷让美国无人机进瓜达尔周边基地,巴基斯坦这手“平衡术”,真以为中国没辙? 巴基斯坦的地缘位置,决定了它永远坐在风口浪尖。一个脚踩南亚、背靠中东、头顶中亚的小国,偏偏成了中美两大国同时“拉拢”的对象。 按理说,夹在两个大国中间,日子不好过。但现实里,巴基斯坦不仅没吃亏,反而玩起了“平衡术”,嘴上跟中国称兄道弟,手底下却也不忘和美国眉来眼去。 从表面看,中巴关系确实亲密得很。中国连续11年是巴基斯坦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高达280亿美元。 而且这并不只是简单的买卖货物,中国还实打实地帮巴基斯坦建了46座电站。 像萨希瓦尔燃煤电站、苏吉吉纳里水电站这些项目,不仅缓解了巴全国性的电力短缺,也让中国企业和工程队在巴基斯坦落了地、生了根。 中巴经济走廊更是中国“一带一路”的明星项目。到2025年,投资总额已经超过250亿美元,第一阶段修路修桥修港口,第二阶段重心转向农业和矿产,基本上是从地底下挖矿到超市上架一条龙服务。中国在巴基斯坦,不光是投资者,也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承包商”。 但就在中国全力投入的同时,巴基斯坦却在另一边悄悄给美国开了后门,美国无人机近期进入瓜达尔港周边空域,巴方并未明确反对。 这个地区可是中巴经济走廊的核心,瓜达尔港背后牵动着的不只是航运路线,还有中方在霍尔木兹海峡周边的海上布局。 美国的动作并不止步于空中侦察。巴基斯坦军方同时接收中国产的VT-4坦克、红旗-9防空系统、歼-10CE战机,也继续使用美制P-3C反潜机,还不时接受美军特种部队的训练。 2025年,美国还向巴基斯坦提供了8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并签署了20亿美元的页岩油开发协议。看得出来,巴基斯坦并不打算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对于这种“左右逢源”的策略,巴方倒也不避讳。外长伊沙克·达尔多次公开表示,他们不会仅从中国的立场出发来处理与美国的关系,一切都要基于“国家利益最大化”。 总理夏巴兹·谢里夫也说得很直白:修复美巴关系没问题,但不能牺牲中国。 这话听着中听,可真信了就太天真。因为,在国际事务里,哪有那么多“鱼与熊掌兼得”?尤其是在瓜达尔这种地段上玩“平衡”,就是在中国眼皮底下走钢丝。 中国当然不是没看到这一切。中方在瓜达尔港早就布设了雷达站,监测范围能覆盖霍尔木兹海峡七成航道,还和俄罗斯导航系统实现数据互通。 为了保证中巴经济走廊的安全,中方和巴政府联合设立了四层安保体系,配备3.2万名安保人员,专门保护210个建设项目和1.4万名中国公民的安全。 甚至还在港口修建了可供运-20战略运输机起降的机场,海陆空一体化布局早已成型。 对中国而言,巴基斯坦的“平衡术”不是看不见,而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却不轻易翻脸。毕竟,巴基斯坦是真的缺钱。 2025年通胀持续高企,外汇储备紧张到只够几周进口。而且,安全局势也不稳,阿富汗塔利班的活动一波接一波,印度在边境的动作也没停。 在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只能四处找靠山,哪里有援助、哪里能贷款,先稳住局势再说。 但平衡归平衡,也不能踩线。巴基斯坦若真以为中国不会翻脸,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操作美军在瓜达尔港周边活动,那就低估了中国的战略定力。 中国从来不靠情绪处理外交,而是靠实际利益和长远布局。一旦某方影响到中方核心战略利益,回应不会只是外交辞令。 事实上,巴基斯坦的这套“平衡术”也并非没有代价。长期依赖外部援助、内部结构改革进展缓慢,使得巴基斯坦只能一再在中美之间找平衡点,却始终无法摆脱被动局面。 这种模式能撑多久,靠的不是嘴上说的“战略自主”,而是看能不能真正实现内部稳定和经济自主。 而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巴基斯坦这步棋也在改变南亚的风向。中美在该地区的博弈,本质上是战略影响力的比拼。 中国通过大项目、大投资稳住局势,美国则通过军事合作、经济援助插足其中。瓜达尔只是一个缩影,真正的竞争是围绕地区秩序的塑造权。 最终,巴基斯坦要搞清楚的是,所谓平衡,不是左右摇摆,而是选边之后的灵活操作。 在大国博弈中,小国的生存智慧固然重要,但若拿盟友核心利益来做交易筹码,那就不是平衡,是豪赌。而中国从不参与这种赌局。 信息来源: 《巴基斯坦官员:中企投资建设水电站对巴清洁能源发展贡献巨大》——新华网
一边从中国拿280亿贸易额、46座电站,一边偷偷让美国无人机进瓜达尔周边基地,巴
巧珍
2025-10-01 19:38:3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