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退热良方一一“三根两芽饮”,中秋节分享,让更多人受益。
中医儿科病案
姓名:李
性别:男
年龄:1岁
就诊日期:2025年10月2日
一、主诉:甲流感染后发热反复数日,伴流涕、纳差。
代述人(患儿母亲):患儿3天前确诊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继而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5-39.8℃之间,B超显示肺部有感染,经西医抗病毒、抗炎、退热治疗后,体温仍不稳定,时退时升。同时伴流清涕,食欲明显减退,饮食摄入不足平时一半。为求进一步诊治,今特带儿至文福堂中医馆就诊。自发病以来,患儿精神尚可,睡眠欠安,哭闹频繁,二便基本正常。
二、面诊:舌红少苔。
三、诊断:时疫(热毒伤津,食积内停证)。
四、治法:清热解表,生津止渴,消食和胃。
五、方药:自拟方方名:三根两芽饮。
Rp.
柴葛根15g,白茅根15g,芦根15g,炒麦芽15g,炒谷芽15g。
3副。颗粒。
注:本5味药药味甘甜,适宜小孩退热用,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加减,其最大量均可用到30克。
六、用法用量:上方为中药颗粒制剂,共3副。每日1副,分早中晚3次温水冲服,每次约50ml。也可以抓中草药煎煮内服,功效相同。
七、方解:方中柴葛根既能辛凉解表以退其热,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以助运化;白茅根、芦根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二者合用,既能清解流感病毒之热毒,又能滋养因发热耗伤之津液,针对“舌红少苔”之津伤;炒麦芽、炒谷芽性平味甘,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正对患儿食欲不振之症。五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生津和胃之功,药证相符,故能收效迅捷。
八、复诊:服药1天后,体温恢复正常,未再出现高热反复。流涕症状减轻,食欲有所改善,能主动进食少量辅食。嘱其继续按原方服完剩余2副,以巩固疗效。医嘱: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生冷、油腻、甜腻之品,避风寒。
九、病案总结
本案患儿为1岁幼儿,因甲流病毒感染引发发热、肺炎,经西药治疗后热势不退,兼见津液耗伤与食积之象。中医辨证精准,抓住“热毒”与“津伤”“食积”三个核心病机,用药精简,以清、养、消三法并举。方中无大寒大苦之药,既符合幼儿脏腑娇嫩、用药宜清轻的特点,又切中病机关键,故能在短时间内控制体温,改善症状,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