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方面称,俄军改变了攻击策略,对乌克兰能源设施的打击变得更加有效。俄军不仅整合各种武器,而且武器密度不断增加。 乌克兰官方最近放话,说俄罗斯军队在打能源目标时,玩法变了样,效果也更狠了。简单说,他们不再是零敲碎打,而是把导弹、无人机一股脑儿扔过来,从四面八方围攻,还把火力密度拉高了不少。这事儿不是空穴来风,乌克兰情报部门和能源部都点名道姓地提了,特别是在2024年下半年到2025年初的几次大动作里,俄罗斯的打击确实让乌克兰的电网和天然气管线吃足了苦头。咱们得承认,这场拉锯战里,能源系统成了软肋,谁控制了电,谁就多点底气。 先捋捋俄罗斯这边的调整。过去两年,他们的攻击多是单线条的,比如一波巡航导弹从黑海方向甩过去,或者几架无人机低空摸进来。但从2024年春季起,模式就变了。乌克兰空军司令部报告显示,现在俄罗斯每次出击,都会混搭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攻击型无人机,总数动辄上百件。举个例子,2025年10月3日那晚,俄罗斯就扔了18枚导弹和78架无人机,专挑天然气输送站下手。不是简单堆数量,而是从不同方位同时开火:北方高空弹道导弹俯冲,东方低飞巡航导弹绕弯,南方无人机群成队推进。这么一搞,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就应接不暇,雷达屏幕上信号点满天飞,拦截率直线掉。 为什么说密度增加了?情报分析指出,俄罗斯通过卫星侦察和电子监听,摸清了乌克兰防空阵地的部署细节,包括雷达重启的时间窗口和电池位置。大概5到10分钟的空档期,他们就卡准了点发起饱和攻击。加上诱饵无人机的加入,这些小玩意儿先上场,释放假热信号,骗防空导弹浪费弹药。结果呢,真实武器就能多穿几道网。国际能源署的报告也佐证了,2024年以来,俄罗斯对乌克兰能源的袭击强度翻倍,平均每周上百次,远超前一年。这样的变化,不是技术飞跃那么简单,而是战术迭代,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杀伤。 乌克兰能源部部长格尔曼·加卢申科直言,这波攻击让他们的系统雪上加霜。从2022年俄罗斯全面入侵起,乌克兰的电力基础设施就成了活靶子。到2025年,发电容量已经丢了超过一半。那些从苏联时代传下来的老电站,火力发电厂里一半以上没法修了,涡轮机和变压器被炸得七零八落。拿中部地区来说,2025年上半年就有多座热电厂中招,冷却系统瘫痪,蒸汽管道爆裂,直接导致周边城市拉闸限电。天然气生产点也没逃掉,10月那次大袭击,40%的产能瞬间蒸发,黑烟从管口冒了好几天。乌克兰人冬天取暖都成问题,基辅街头到处是发电机嗡嗡响,居民排队买蜡烛。 俄罗斯为什么这么盯着能源打?说白了,这是战略施压。布鲁金斯学会的分析说,能源是乌克兰主权的核心,砸了它,就能拖慢军工生产和民生运转。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还公开承认,他们的战术航空兵和导弹部队专门针对保障乌军行动的能源节点。2025年1月17日的一次行动里,他们就用40多枚导弹和数百架无人机,重点招呼西部天然气设施,目的是切断燃料补给线。这不光是军事,还带点经济战意味,俄罗斯自己也知道,乌克兰的反击越来越猛,尤其是用自家无人机去炸他们的炼油厂。 说到乌克兰的反制,他们也没闲着。面对俄罗斯的密集轰炸,乌克兰开始分散风险,建起备用系统。2025年,他们和美国Fluence公司合作,投运了六座电池储能站,总容量200兆瓦。这些玩意儿像个大电池组,能在高峰期顶上缺口,避免全网崩盘。DTEK集团主导的项目,站点散布在西部丘陵和东部平原,模块化设计,抗冲击强。9月11日全网接入后,四百兆瓦时的储能容量,能撑60万户人家照明。测试时,工程师调逆变器参数,稳住电压波动,效果还行。国际能源署也夸,这步棋帮乌克兰熬过冬天高峰。 但修复工作远没那么容易。乌克兰能源部数据,18座联合热电厂重创,800多处锅炉设施报废,钢梁弯曲焊不回原样。工程师在临时棚里拆残骸,用手电检查电路板,逐根拉线测试。成本高企,西方援助的发电设备源源不断,但物流战时延误,修一个变电站得几个月。俄罗斯的攻击还在继续,ISW智库的10月7日评估说,他们优先砸民用和能源目标,长效施压。乌克兰空军拦截了大部分,但漏网之鱼越来越多,Forbes报道,俄罗斯的深层打击技术升级,让无人机和导弹穿透率升了20%。 双边都玩起了能源牌。乌克兰从2025年8月起,无人机攻势猛增,俄罗斯38座大炼油厂中21座中弹,产能掉15%。克里米亚附近的输油管线也挨炸,火光冲天。俄罗斯回应更狠,10月5日那波,创下战时最大规模,导弹无人机交织,乌克兰15处地点全中。乌克兰国防部副部长说,朝鲜军队还帮着支援这些攻击,火力更足。普京那边甩出290亿吨储备王牌,稳住自家油气出口,但澳洲铁矿石市场也跟着晃。
俄罗斯终于明白了,要保护俄罗斯炼油厂,什么S-300,什么S-400防空导弹都没
【2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