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写作业:一场“被迫营业”的亲子实验 李女士的遭遇,几乎是千万中国家长的缩影。儿子从小写作业磨蹭,她试过吼叫、威胁、奖励零食,甚至把作业本藏进冰箱,结果孩子反而更抗拒。直到有天刷到其他妈妈直播写作业的视频,她咬咬牙买了个手机支架:“反正也没更糟的办法了,试试呗?” 第一次直播时,儿子缩在椅子角落,小声问:“妈妈,要是写错了,网友会不会笑我?”李女士摸着他的头说:“网友是来帮你加油的,就像你陪妈妈看直播卖货一样。”没想到,当第一条“小朋友字写得真整齐”的评论弹出时,儿子立刻挺直腰板,把原本歪歪扭扭的“大”字擦掉重写。那场直播,他破天荒地在一个小时内写完了所有作业,而李女士也强忍着没发火——毕竟,镜头前吼孩子,多丢人。 从“鸡飞狗跳”到“母慈子孝”:直播背后的心理战 这种“魔法”并非李女士家独有。河南安阳的张女士曾为女儿的作业愁到失眠,直到开了直播:“第一天两万人围观,孩子紧张得手抖,但写完后举着本子喊‘妈妈我写完啦’,那股子得意劲儿,比考满分还高兴。”更有家长发现,直播的“副作用”远超预期:原本挑食的孩子,直播吃饭时能干掉两碗饭;抗拒练琴的孩子,主动要求开视频给亲戚表演。 为什么镜头有如此魔力?心理专家丹妮一针见血:“孩子天生有表演欲,被‘云监工’注视时,写作业从‘任务’变成了‘才艺展示’。”而家长的改变更耐人寻味——当几万双眼睛盯着自己时,谁还好意思扯着嗓子吼?有妈妈在评论区留言:“以前辅导作业像骂街,现在得笑着夸‘宝贝真棒’,结果发现,好好说话孩子反而更配合。” 争议与反思:当教育变成“流量游戏” 但这场狂欢里,也藏着隐忧。四川的王女士曾连续直播儿子写作业21天,孩子确实养成了“坐直不摸鱼”的习惯,可第22天,他突然摔了铅笔:“我不当演员了!”原来,长期被注视的压力,让他觉得“写作业是为了给网友看,不是为了自己学”。 更关键的是法律与伦理的边界。律师冯沁涓提醒:“9岁孩子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直播需经同意且避免暴露隐私。”事实上,已有平台因未成年人直播封禁账号,而那些“只露小手”的变通操作,真的能保护孩子吗? 教育不是“表演”,而是“慢艺术” 说到底,直播写作业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代家长的焦虑:我们太渴望“立竿见影”的方法,却忘了教育本就是“慢工出细活”。有老师分析得好:“直播把写作业‘游戏化’了,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 那些在直播间里突然坐直的孩子,或许暂时改掉了磨蹭的毛病;那些强忍怒火的家长,或许暂时收获了“母慈子孝”的假象。但当镜头关闭、流量退去,我们是否该问问:我们是在教育孩子,还是在用孩子表演一场“教育秀”? 评论区聊聊:你支持家长直播孩子写作业吗?如果让你选,你会用“直播监督”换孩子一小时的高效,还是宁愿陪他慢慢磨蹭、但更享受学习本身?或者,你有更妙的招数,能让辅导作业不再“鸡飞狗跳”?来,说出你的故事! 来源:头条热搜
天啊,真是又白又漂亮,连脚丫子都那么嫩。
【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