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现阳谋,中美准备互征的港口费,很多人都会认为中国吃亏,因为中国造船量已占世界的

不负赋墨尘 2025-10-16 09:45:42

又现阳谋,中美准备互征的港口费,很多人都会认为中国吃亏,因为中国造船量已占世界的50%以上,美国本土造船份额连0.1%都不到,这不明摆着“中造船舶”数量碾压,得交更多钱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先说美国这边,早在2024年4月,他们就放出风声,说要查中国造船、航运和物流行业。那时候不少人觉得这只是虚张声势,没想到到10月份,真的动手了。新规一上,只要是中国造的船、中国公司运营的船,甚至挂别国旗的船,只要背后有中国影子,进美国港口都得多掏钱。   美国的思路很简单——“在哪造的就是谁的”,只要船是在中国造的,那就算中国的。美国这样搞,就是想通过港口费增加中国产品的成本,逼着全球航运公司放弃中国造船,转向别的国家,最好是美国自己。   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但问题在于,全球航运业的运作方式,早就不是这么简单的“一国一船”模式了。   现在世界上跑的商船,大多数都不挂中国或美国的国旗,而是挂“方便旗”——比如巴拿马、利比里亚、马绍尔群岛这些国家的旗。为啥?因为这些国家规定宽松、税低、手续简单。   更关键的是,船在哪造,跟谁在用、谁在赚钱,根本是两回事。很多中国造的船,运营方可能是希腊、丹麦的公司,甚至背后掺着美国华尔街的基金。你美国要按“造船地”收费,那最后被你薅的羊毛,说不定就是你自己的资本。   这就像你设了个收费站,本来想收别人钱,结果最后发现过路的车一半都是你自己投资的。   美国这边刚宣布加费,中国立刻回应。10月10号,交通运输部发布新规,对“美国资本持股25%以上”或者“董事会有美国籍成员”的船舶征收特别港口费。换句话说,中国不看你船是哪儿造的,也不看你挂哪国旗,只看背后的钱是谁的。   这25%的标准可不是拍脑袋定的,这是国际通用的“重大影响力”标准。也就是说,只要美国资本持股超过25%,这家公司基本上就算美国控制的。   这一步棋走得相当漂亮,也相当聪明。它的高明之处在于——完全合法,光明正大。所有信息都是公开的,你只要查查财报、看看股东结构,就能一清二楚。想赖也赖不掉。这是典型的“阳谋”:你明知道我在干嘛,但你就是没法防。   结果一出,全球航运圈炸了。那些背后有美国资本的公司一个个急得团团转。地中海航运赶紧把美资比例从32%降到24%,拉上卡塔尔主权基金接盘;赫伯罗特干脆把上市地从美股转到德国,为的就是躲这笔钱。   可以说,中国这次出手,直接掐住了美国金融资本的命门。   美国这套“按制造地收费”的玩法,短期看似风光,实际上代价全压在自己身上。   比如一艘大型油轮进一次美国港口,可能要多掏600多万美元。最终这笔钱不可能是船公司自己吞下去的,肯定会层层转嫁,最后摊到美国普通老百姓头上。   有机构算过账,如果全线加征港口费,美国国内的物价至少要被推高8%。也就是说,美国人买进口货的价格又要涨一轮,结果就是自己掏钱惩罚自己。   更糟糕的是,美国本土的造船业几乎没什么产能了。全美能造商船的船厂不到十家,大多数还忙着造军舰。   就算强行让他们接民用订单,造价要比中国高三到五倍,工期还拖得没边。去年美国想造一艘国产LNG船,光是焊殷瓦钢的工人都找不到,结果工期拖了18个月,成本比中国造的贵四倍。   所以,美国这次出手,压根不是在扶持自己的制造业,而是拿出一张“规则牌”,想靠制定规则来打击别人。但问题是,这次遇到的对手,不再是按旧规出牌的中国。   这几年,中国早就不只是“造船多”那么简单了。整个航运链条,从造船、港口到物流、运营,中国几乎全都打通了。   你看数据就知道,现在全球30%的集装箱货物都要经过中国港口。上海、宁波、深圳这些港口,不仅效率高,还能实现协同作业——一艘船靠上海港的同时,货物能直接调度到宁波港,不用重复报关。   你想绕开中国港口?那就得多花30%的滞港费。美国出口的大豆、天然气、玉米,这些货有60%最终还是要运到中国。你想避开中国港口,行,但得绕半个地球,时间多一倍,成本也翻倍。   去年美国就试过让澳大利亚丹皮尔港替代中国港口中转天然气,结果那港口的吞吐能力只有深圳港的五分之一,船一等就是两个星期,滞港费一天20万美元。最后美国企业还是乖乖把船开回中国港口。   这些都说明,中国的底气不光在造船,更在整个航运体系的控制力上。你可以不跟中国造船厂合作,但你绕不开中国的港口和供应链。   从表面上看,中国造的船多,好像要交的钱也多。但从本质上看,美国那边掏的是真金白银,吃的是真亏。   美国按“制造地”来收费,是在收别人的船;中国按“资本持股”来收费,是在收美国的钱。一个收劳动,一个收资本,哪头更痛,一眼就能看出来。

0 阅读:0
不负赋墨尘

不负赋墨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