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太家有位菲律宾保姆,名叫玛丽亚,一干就是38年,有人问向太家里保姆有没有偷

文史小将 2025-10-16 11:34:24

向太家有位菲律宾保姆,名叫玛丽亚,一干就是 38 年,有人问向太家里保姆有没有偷东西的毛病,向太总摆摆手:“哪儿有,她连捡到的钱都立马交给我。” 关于向太家里那位菲律宾保姆的故事,在香港娱乐圈已经流传好多年了。 谁也没想到,这位从38年前就开始在向家干活的阿姨,如今成了向太最信任的人之一。 她们的关系早就超越了普通的雇主与员工,更像是家人,甚至有点像姐妹或者闺蜜。 向太和这位菲律宾保姆的缘分,其实要追溯到1987年,也就是三十多年前。 那时候,雇菲佣在香港还不算普遍,更多人请的是本地帮佣。 如今不少人说起菲律宾保姆,总觉得她们“耍心眼”“嘴上甜、背后埋怨”,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菲佣的口碑其实挺好,做事认真、吃苦耐劳。 这位阿姨来香港打工的理由也特别实际——为了挣钱。 她原本在一户外国家庭干活,雇主待她也不错,但工资有限。菲佣出国打工,最看重的还是收入。 后来,她听朋友说香港这边薪水更高,于是托熟人介绍,辗转进了向太家。没想到这一待,就是整整38年。 刚进向家那会儿,向太按当时的市场价给她开工资,比她原来的收入高出不少。保姆心想,这家人厚道、待遇好,自己就踏踏实实干活,不去琢磨别的。向太是个特别讲义气的人,不喜欢拐弯抹角,最欣赏的就是那种做事干净利落、没小心思的人。她发现这位阿姨正合自己的脾气——勤快、老实、又有条理。 保姆做事的细心,向太一直记得。有一次,家里人随手把一些零钱扔在茶几上,换作别人也许几天后就混乱不堪,但她不一样。她会仔细分好一角、一元、五元,分别装进不同的小罐子里,贴上标签。家里谁要出门,只要伸手一拿就能用,省心又整洁。 还有一次让向太印象特别深刻。那天她赶着出席一个活动,临走前挑珠宝时没来得及收拾,桌上散落着不少首饰。 保姆进屋看到后,第一时间不是动手收,而是马上打电话问:“太太,这些要不要我收好?”换做别人,也许忍不住拿起来看看、试戴一下,但她从不越界。 没有得到允许,她连摸都不敢多摸一下。 时间久了,向太对她越发信任。 她不仅手脚干净,还真心为雇主着想。 家里需要买生活用品,她出门前都会货比三家,挑最划算的那一款。 该省的钱她替雇主省,一分钱都不会乱花。和那些故意虚报开销、暗中留点小油水的保姆比起来,她显得格外难得。 向太一家人对她的信任也越来越深,甚至连保险柜密码都不瞒她。 她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份信任值得托付。 后来,向太主动给她加了工资——当时市场价大约是4800元,她干脆直接涨到7000元,还不时额外给点红包或节日礼金,从不拖欠。 再后来,保姆已经成了家里的“大管家”。 理论上,她可以安排其他佣人干活,但她从不摆架子,厨房、客厅、洗衣、打理花园,样样亲自上手。向太劝她:“你干了这么多年,该歇歇了。等你退休,我一定给你一笔钱好好养老。”结果阿姨只是笑着摇头,说:“太太不赶我走,我就不走。” 这话听起来像是玩笑,但她是真情流露。对她来说,向家早就是她的第二个家。向太听完那番话,也笑着红了眼,说:“真要有一天你走了,我反倒不习惯。” 如今,这份主仆情早已变成深厚的亲情。 外人嘴里说的“菲佣”,在向太心里,早就是家人一般的存在——她不只是帮忙打理生活的保姆,更是向太信得过、能倾诉的朋友,甚至像半个女儿一样。 说到底,向太与玛丽亚的故事,就是一个职业合同如何通过持续的双向正反馈,最终演变成一份人生契约的样本。 它始于职业道德,在角色融合中深化,最终在超越物质的价值交换里,找到了永恒。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这段关系提醒我们,真诚与相互成全,依然是构建一切稳固关系的最强法则。

0 阅读:558
文史小将

文史小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