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慈禧临死前一刻,太监看她马上不行了,赶紧给她喝了一碗海龟汤,吊着最后

微笑着前行 2025-10-16 15:26:59

1908年,慈禧临死前一刻,太监看她马上不行了,赶紧给她喝了一碗海龟汤,吊着最后一口气,慈禧封年仅3岁的溥仪当皇帝,随即死了,太监就拿出夜明珠含在她的嘴里,蒙上一块白布,一群法师跑进房间里吹鼓奏乐。 叶赫那拉氏1835年生在北京一个普通旗人家庭,父亲只是个小官,她小时候学过些针线活和满文。1851年选秀进宫,当了咸丰的贵人,住储秀宫。几年后生下儿子载淳,地位蹿升成懿妃。咸丰1861年在热河病死,留下八大臣辅佐小皇帝同治。她跟慈安太后串通,发动政变抓了那些大臣,有的直接处死,从此她开始听政,把朝堂牢牢抓在手里。她的政策保守,压制新想法,导致清朝在对外打仗时老吃亏。 咸丰帝病逝时,载淳年仅6岁,八大臣以“赞襄政务王大臣”之名总揽朝政,实则不愿放权给两宫太后。慈禧以“皇帝年幼,需太后垂帘”为由,暗中联络在北京的恭亲王奕䜣,两人在热河与北京之间秘密传递消息,制定政变计划。1861年11月,咸丰灵柩运回北京途中,慈禧下令逮捕载垣、端华、肃顺等八大臣,史称“辛酉政变”。政变后,八大臣中肃顺被斩于菜市口,载垣、端华赐自尽,其余五人或被革职或充军,慈禧与慈安开始“垂帘听政”,改年号为“同治”,意为两宫太后共同治理国家。 垂帘听政初期,慈禧为稳固统治,曾重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大臣,支持他们开展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企业,试图通过学习西方技术实现“自强求富”。但她的支持始终以不触碰自身权力为前提,一旦洋务派的主张与保守势力冲突,或可能威胁到清朝统治根基,她便会转向压制。1881年,慈安太后突然去世,慈禧开始独掌朝政,对朝堂的控制愈发严密。 1889年,同治帝早已病逝,慈禧为继续掌权,立自己的外甥载湉为帝,即光绪帝,并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实则仍通过亲信大臣掌控朝局。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慈禧为筹备自己的60寿辰,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导致北洋水师装备老化、弹药不足,最终在黄海海战中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898年,光绪帝推行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改革制度挽救清朝危局,慈禧起初并未明确反对,但当变法触及满族权贵利益,且光绪帝试图拉拢袁世凯包围颐和园以夺取兵权时,她立即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处死谭嗣同、杨锐等“戊戌六君子”,废除全部变法措施,重新临朝训政。此次政变后,慈禧对维新思想的压制达到顶峰,清朝失去了通过制度改革自救的最后机会。 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慈禧起初想利用义和团“扶清灭洋”,对列强宣战,结果导致八国联军侵华,北京被攻陷,她带着光绪帝仓皇逃往西安。逃亡途中,她下令镇压义和团,并派李鸿章与列强议和,最终签订《辛丑条约》,赔偿白银4.5亿两,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晚年的慈禧虽在1906年宣布“预备立宪”,但改革内容多为装点门面,核心仍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并未真正触及制度根本。 1908年11月,慈禧病重,深知自己时日无多,她担心光绪帝在自己死后重新掌权,推翻自己的统治根基,便在临终前下令毒杀光绪帝(这一结论已被现代考古发现的光绪帝头发中高含量砷元素所证实)。随后,她选定年仅3岁的溥仪继位,命溥仪生父载沣为摄政王,意图通过控制年幼的皇帝继续维系清朝统治。安排好这一切后,慈禧才咽下最后一口气,结束了她长达47年的统治生涯。 慈禧的一生,贯穿了清朝晚期的半个世纪,她以女性身份掌控朝政,却始终将个人权力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她的保守与集权,不仅压制了国内的进步力量,也使清朝在面对世界近代化浪潮时屡屡错失机遇,最终加速了王朝的覆灭。她死后仅3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土崩瓦解,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就此终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微笑着前行

微笑着前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