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10月16日报道:印尼将购买42架中国成都歼-10C战斗机,价值超过90亿美元。印尼国防高级官员表示,这是该国首次大规模购买非西方国家的飞机。 这个决定背后,藏着印尼空军多年的装备痛点和现实考量,而歼-10C能脱颖而出,靠的不是运气,是实打实的性能优势和体系化解决方案。 先说说印尼过去依赖西方装备时踩过的坑。上世纪80年代买的F-16,现在机龄都超30年了,雷达连超视距探测都费劲,跟现在的空战需求完全脱节。 后来买的俄制苏-30MK性能倒是够格,可跟美国装备体系完全不兼容,每次跟美军搞联合训练都得单独调数据链,折腾半天还不一定顺畅。 最糟的是2022年那笔81亿美元的"阵风"订单,原以为能快速提升战力,结果转头发现达索公司手上压了230多架订单,印尼的"阵风"得排到2026年底才能交货。 更让印尼闹心的是西方装备总爱绑政治条件,前几年美国就因为所谓"人权问题"停供F-16零部件,直接让印尼一半的F-16趴窝半年,连马六甲海峡的防空巡逻都差点断档。 今年9月印尼启动军队重组,总统普拉博沃要搞5个空军快速反应中队,还新设3个空域指挥部,目标就是把1.7万个岛屿的防空网给织起来。这时候对印尼来说,最急需的就是"能立刻用、用得顺"的空中战力。 老F-16跟不上,苏-30兼容性差,"阵风"还在排队等着,歼-10C刚好卡在了这个"急需"的节点上。 而且歼-10C可不是纸上谈兵的花架子,今年5月的印巴空战已经给它打了最好的广告——巴基斯坦空军的歼-10CE一口气应对4架印度阵风战机,凭着有源相控阵雷达和电子战系统的优势,直接让印军战机雷达通信中断,最后只能主动撤退。 更关键的是,巴基斯坦装备的歼-10CE在3月的"雄鹰-IX"演习里,还以3:0击败了欧洲台风战机,这种实战验证过的性能,对印尼来说比任何宣传都管用。 光有性能还不够,性价比才是真能打动印尼的关键。法国阵风单机差不多要2亿美元,可歼-10CE单机才4000到6000万美元,差不多3架歼-10CE才抵得上1架阵风的钱。 要是买42架,歼-10CE总价才33亿美元,印尼90亿的预算里还能省下钱来搞配套设施。后续维护也更省心,中国给的是"按小时付费"的发动机维护模式,一年下来比阵风能省30%。 针对印尼的热带海洋气候,中国还专门做了机体防腐处理,保证出勤率能稳住85%以上,反观阵风在东南亚的平均出勤率也就70%,时不时就得停场检修。 印尼要的不只是一架好飞机,是一整套能立刻用起来的防空体系。中国直接把歼-10CE和ZDK-03预警机、红旗-9P防空系统打包送上门,数据链直接打通,不用像阵风那样买了飞机还得额外掏钱适配其他装备。 法国那边只肯卖单机,后续的配套系统得另算钱,这对想尽快形成战力的印尼来说显然不划算。印尼副防长就直言,"歼-10在印巴冲突中的体系化表现是重要考量因素",毕竟现代空战早就不是单机对决了,是整个作战体系的较量。 这次军购还有个耐人寻味的背景,就是印度阵风的实战翻车彻底砸了招牌。今年5月7日的印巴空战里,印度的阵风战机因为没法接入俄制预警机系统,成了"没眼睛的孤鸟",被巴军歼-10CE击落3架,其中编号001的还是印度2020年接收的首架阵风。 法国一开始还想甩锅说"是印度操作不当",结果被戳穿是体系不兼容的问题——这刚好是印尼最担心的隐患。这场空战后,沙特、塞尔维亚这些原本想订阵风的国家全暂停了谈判,印尼自然也不想再踩这个坑。 从更大的视角看,印尼选歼-10C其实是顺应了军购市场的新趋势。现在军购早就不是"看牌子"的年代了,对中小国家来说,"好用、不贵、能快速融入体系"才是硬指标。中国武器出口这些年能打开局面,靠的就是这种务实态度。 不像西方动不动就搞技术封锁和政治附加条件,中国给印尼的不只是战机,还有平等合作的尊重。比如针对印尼的岛屿防空需求,中国还愿意提供定制化的训练方案,帮印尼飞行员快速掌握歼-10C的操作技巧,这种"交钥匙工程"式的服务,正是印尼急需的。 更重要的是,这次军购打破了西方对先进战机市场的垄断。过去说起主力战机,好像就只有美俄欧的产品可选,但歼-10C的出现证明,非西方国家照样能造出顶用的先进武器。 现在再回头看,印尼选歼-10C根本不是偶然。当西方装备还在比拼牌子和价格时,中国已经摸到了现代军购的核心——解决客户的真实痛点。从实战验证的性能,到性价比的优势,再到体系化的配套服务,歼-10C每一项都踩中了印尼的需求。
外媒10月16日报道:印尼将购买42架中国成都歼-10C战斗机,价值超过90亿美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0-17 14:06:15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