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日报消息, 印度与中国达成协议,承诺从中国进口的稀土永磁体仅用于印度国内生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0-17 15:07:17

印度日报消息, 印度与中国达成协议,承诺从中国进口的稀土永磁体仅用于印度国内生产,不会转口至美国。   其实印度这次跟中国签稀土永磁体进口协议,说白了就是被新兴产业的需求逼的。   印度日报说的870吨进口量,看着是个数字,实际就是印度电动汽车和风力发电产业的"续命粮",这俩产业要想跑起来,根本离不了稀土永磁体这种关键材料。   稀土永磁体里的钕铁硼磁体,磁能积和矫顽力都是顶尖的,用它做电机能量密度高、动力强,能让电动车跑得更远、风电发电机效率更高,这正是印度现在最急需的。   那印度为啥非得从中国买?道理很实在,全球稀土永磁体的供应链基本捏在中国手里。   中国不光有全球最多的稀土矿,更关键的是有完整的加工产业链,从稀土开采、分离提纯到磁体制造,产能占了全球80%以上。   可印度自己呢?虽说也有稀土矿,但加工能力差远了,本土磁体产能连国内需求的零头都不够。   眼看着电动汽车产业要发力,印度政府计划到2030年让电动车占新车销量的30%,风电装机容量也要突破140GW,这些都得靠稀土永磁体撑着,不从中国进口还能找谁?   这里面还有个绕不开的事儿,就是协议里说好了"不转口给美国"。这背后其实是大国博弈的事儿,美国这些年一直想摆脱对中国稀土供应链的依赖,一边自己重建加工产能,一边拉着盟友搞"稀土联盟",印度就是美国重点拉拢的对象。   但印度心里有本账,跟着美国搞供应链脱钩,短期根本满足不了自己的产业需求,反而可能错过发展时机。   所以这个承诺等于是给美国吃颗定心丸,我买中国的磁体就是自己用,不会帮着中国绕开你的限制,同时又能安安稳稳拿到急需的材料,算是两头不得罪的折中办法。   再说说印度的需求有多急?2024-2025财年这870吨进口量,才只是个开始。   就说印度电动汽车产业这扩张劲儿,每万辆电动车大概需要5-8吨稀土永磁体,要是真能实现2030年的目标,光电动车领域的需求就得翻好几倍。   风电领域更不用说,一台兆瓦级风电机组的永磁发电机就得用几十公斤磁体,未来几年的进口量只会增不会减。   而中国这边,不光能稳定供货,还能提供不同性能的磁体,从普通钕铁硼到耐高温的钐钴磁体,印度新兴产业需要的各种规格基本都能覆盖,这种供应链的稳定性是其他国家比不了的。   有人可能会问,印度就不想自己搞稀土加工吗?其实它不是没试过。这些年印度一直在推本土稀土产业发展,甚至出台了《稀土政策2023》,想吸引投资建加工厂。   但问题没那么简单,稀土加工是技术活儿,分离提纯过程不光工艺复杂,还涉及环保问题,稀土元素有一定毒性,处理不好会污染水体和土壤。   印度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和环保配套都跟不上,短期内想替代中国供应链根本不现实。所以眼下最靠谱的办法,还是先从中国进口满足需求,同时慢慢培育本土产业,这也是协议背后的长远打算。   从地缘政治上看,这份协议也挺微妙的。中印虽说在边境上有点摩擦,但在经贸领域尤其是这种互补性强的产业合作上,还是能找到共同点的。   对中国来说,出口稀土永磁体不光能巩固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还能通过经贸合作增加双方的互信基础;对印度来说,既能解决产业发展的燃眉之急,又能避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的尴尬。   这种"各取所需"的合作模式,其实是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的务实选择。   但这里面也有风险,万一以后美国给印度压力变大,或者印度本土加工产能有了突破,这份协议会不会变?   可能性不是没有,但至少现在来看,印度的产业需求就摆在那儿,中国的供应链优势也在那儿,短期内这种合作格局很难改变。   870吨的进口量,更像是一个信号,印度要在新能源赛道上加速跑了,而中国,暂时还是它绕不开的"补给站"。   说到底,这份协议既不是啥"地缘交易",也不是简单的"买卖",而是产业发展规律和全球供应链现实共同作用的结果。   印度需要用稀土永磁体撑起新兴产业的未来,中国有能力提供稳定的供应,双方一拍即合,再加上"不转口"的承诺平衡外部压力,这事儿就成了。    

0 阅读:1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