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美国提出收货轮靠港费,是华裔商务代表戴琪提出来的。她的想法是,中国的货轮多,

芸霄记史 2025-10-17 16:50:59

当初美国提出收货轮靠港费,是华裔商务代表戴琪提出来的。她的想法是,中国的货轮多,而且每年生产的货轮也多,其他国家购买的中国的货轮也多,所以提出靠港费,能够给美国带来一大笔收入。     戴琪的团队把这项提议当成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她在汇报中认定,中国政府对造船业扶持力度太大,抢走了美国和欧洲的市场份额。   于是,美国在2025年1月正式公布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结果,决定对所有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籍船舶收取高额费用。不仅如此,那些虽然挂着别国旗、但在中国造的船,也一律要交钱。   政策一出台,航运圈立刻炸了锅,算下来,一艘能装一万多个集装箱的大船,每次靠港就得掏出一百多万美元,这一刀下去,几乎没有船东能不疼。   马士基、达飞这些国际大公司,船队里有三分之一的船是中国制造的,他们一夜之间成了最大受害者。   更让市场意外的是,美国国内反对的声音反而更响,农业协会第一个跳出来,说这项计划根本是在坑自家人,因为装着美国大豆、玉米这些农产品去亚洲的货轮,大多就是中国造的,一旦运费上涨,出口竞争力立刻掉下来。   芝加哥期货市场的价格走势说明了一切,消息刚传出三天,大豆期货暴涨了十几个百分点,密西西比河沿岸的粮仓里,大量粮食卖不出去,种植户心里明白,这靠港费不仅没让美国挣到钱,反而让他们赔在了运输成本上。     有船东想着避开政策,干脆换个国旗,但戴琪一早想到这一层。新规规定,只要船只股权结构中有25%以上是中资背景,就得按中国船处理,这样一来,全球差不多一半的商船全中招,这种“穿透式”检查直接把贸易链搅成一锅粥。   中方这边没有久等,交通运输部在九月底修改了相关海运法规,十月十日就宣布对美国实施对等收费。时间卡得正好,美国的政策原本计划十四日正式执行,中国提前四天出招,让对方措手不及。   中国的收费标准一开始是每净吨400元,之后逐年递增,到2028年会涨到1120元,一艘两万吨的货轮,每靠一次港,光是费用就要付出两千万人民币。   而且,中国还聪明地加了一条豁免——只要是中国船厂造的船,就不用交。这下,全世界的目光都看向了中国造船业。   反制政策刚落地,美国的“MATSON WAIKIKI”号船首当其冲,这艘船载着四千多个集装箱,一靠中国港口就要被收走上千万元人民币。   船东心里苦得很,他们公司的船,其中大半出自中国厂子,美国的收费来势汹汹,中国的回应更直接,结果,两边港口压力剧增,一些在太平洋上漂着的美国农产品船被卡在中途,不敢靠岸。     市场反应比任何报告都快,大豆期货先是暴涨,又在反制生效后迅速跳水,美国农民损失严重,农业州怨声一片。   与此同时,中欧班列的货量飙升,美国港口装卸冷清,中国的宁波、舟山港反而更加繁忙,外高桥船厂的订单排得满满,中国造船业借机扩大份额。     乍看是贸易争端,其实是一次产业实力的较量,全球业内都清楚,中国的竞争力不是靠补贴,而是靠价格、质量和交付速度,市场选择了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生产者,这才是真正的竞争。

0 阅读:7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