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老布什病逝前,与儿子小布什的合影照片,虽然饱受疾病困扰,身体虚弱,但

顾议史实 2025-10-18 14:45:29

2018年,老布什病逝前,与儿子小布什的合影照片,虽然饱受疾病困扰,身体虚弱,但是精神状态很好,脸上还挂着笑意。   床榻之上的老布什,满脸皱纹却神情安详,身旁是已任满总统的小布什,两人并肩微笑,那一刻,没有战机轰鸣、没有外交辞令,只有父子情深。   但这不仅是家族的温情时刻,更是中美关系历史中一道温润的剪影,照片虽小,却藏着一个美国总统跨越半个世纪的中国情缘,也折射出中美关系曾经的温度。   老布什并非一开始就是“亲中派”,但他是极少数在中国亲身生活过的美国领导人。   1974年到1975年,他担任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那时还没有正式建交,他就已经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亲身感受中国社会的脉搏。   北京胡同里,一位未来总统的身影,成了许多中国老人记忆中的“老布”,22次访华,这不是外交打卡式的礼节,而是他对中国深厚感情的体现。   他曾说,看一个国家不能只看它的制度,要看到它的人。这种人文视角,让他在中美关系陷入紧张时,始终主张“保持沟通”,哪怕意见不合,也要坐下来聊。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坛风向频变,但老布什一直坚持“不脱轨”,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这种姿态可谓难能可贵。   布什家族的对华态度,并非一代人的偶然选择,小布什接棒总统后,虽然对外政策强硬,发动伊拉克战争,但在对华立场上却延续了父亲的温和路数。   他任内推动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这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扫清了障碍,也为中美经济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础。   对比今天的美中关系,可以说,那一代美国政客的对华战略眼光,更加长远。不是因为他们“亲中”,而是他们懂得,地球绕不开中美合作。   老布什在任时,选择第一次总统出访就去了北京,这在美方外交史上是破天荒的举动,他用行动告诉世人:即便意识形态不同,但美国不能忽视中国的崛起。   这份冷静和务实,也体现在他卸任后的言行中,不同于现任总统特朗普的高调和对抗,老布什一生少有挑衅性表述。   他更愿意做一位“沟通者”,而不是“指责者”,布什家族成了美国政治家族传奇的一部分:两代总统、两场战争、两种时代,但他们共同坚持的一点,就是在中美关系这个大棋局上,不轻言破局。   即使在中美发生摩擦的敏感时期,老布什也多次劝告白宫内部不要“全面脱钩”,他认为那只会让误解扩大,风险加剧。   老布什的“中国情缘”,并不浪漫。他看过中国的现实,也见证了中国的崛起。他没有幻想,但也没有敌意。   他的态度,是建立在理解和尊重基础上的理性判断。如今的中美关系,时常剑拔弩张,很多人都怀念那个还能“骑车进胡同”的年代,因为那是中美之间还愿意走近彼此的时候。   如今的华盛顿,已经很难再找到这样一位能穿梭于分歧之间、稳住局面的人物,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中美间摩擦不断,从贸易、科技到地缘安全,几乎无一幸免。   但即便在当前局势下,回顾老布什的外交遗产,依然能给中美关系提供某种启发:在大国竞争中,最难得的是保有“冷静的头脑”。   那张父子合影,不只是家庭告别的瞬间,更像是一个时代的谢幕,从布什父子到如今的强硬派,白宫的风格变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基调也在悄然转向。   但历史不会遗忘那段“骑车外交”的岁月,也不会否认曾经的务实理性为今天留下了多少空间。   老布什走了,小布什也早已退隐江湖,当今美国政坛的节奏越来越快,声音越来越躁。可在这喧嚣背后,人们依然会记得那张笑着离开的脸,因为那是一种态度,一份风度,一段属于中美关系的“黄金回忆”。   与其说老布什留下了什么豪言壮语,不如说他留下了一种风格:低调、真实、不脱离现实。他用一生告诉后人,真正的外交,不是对抗,而是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办法。   他的照片,不只是最后的告别,更像是一种提醒,中美之间,曾经可以走得很近,或许,未来还可以。

0 阅读:75

猜你喜欢

顾议史实

顾议史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