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攻击谈判代表是严重外交失礼,应将贝森特排除在中美谈判之外 刚在伦敦谈完,中美代表握手还没热乎,美国财长贝森特就回到华盛顿换了张脸。昨天刚夸“富有成效”,转头就在国会大打“强硬”牌,直接点名中方代表“态度强硬、拒绝让步”。 这不是外交,这是脱口秀,面对这样反复无常、情绪化的谈判代表,中美还怎么谈?这不仅是失礼,更是破坏谈判基础的严重行为。 贝森特在伦敦的发言刚让人看到一丝缓和的可能,24小时后却在国会大谈“对华强硬”,甚至对中方代表进行带有情绪色彩的人身讽刺。 这种言行不一,前后矛盾的表现,不仅让外界摸不着头脑,也极大损伤了美国政府在国际谈判中的可信度。 说到底,贝森特并不是职业外交官,也无任何重大国际谈判的实战经验,他此前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靠着政治献金和党内人脉才坐上财长的位置。 一个缺乏专业积淀的谈判代表,就像让人用小刀去拆炸弹,风险极高。世界银行近期也发出警告:美方在中美贸易谈判中缺乏一致性,将对全球经济稳定构成负面影响。 贝森特的“变脸式外交”不仅违背了谈判应有的稳定性,也让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谈判代表难以预测美方立场,这种不确定性,不仅增加谈判成本,更严重的是,动摇了多边合作的信任基础。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方代表李成钢在国际谈判领域的履历堪称教科书级别,三十多年国际贸易谈判经验,曾任中国驻世贸组织代表,熟悉各类国际规则与谈判博弈。 他的团队在本轮中美谈判前准备了大量数据和案例,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战略眼光。 面对贝森特的情绪化发言,中方团队并未陷入口水战,而是用严谨的逻辑和具体方案回应问题,始终坚持以建设性方式推进谈判。 中国在稀土资源、绿色能源供应链等领域的战略优势,也让中方在谈判桌上拥有了更强的议价权。 更重要的是,中方代表始终秉持“平等、尊重、互利”的原则,哪怕对谈判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也保持了高度克制,这不仅是外交素养,更是大国风范。 在国际谈判中,最忌讳的就是将私人情绪带入谈判现场,特别是人身攻击这一行为,已经严重越界。 贝森特的言辞不仅缺乏外交分寸感,更在无形中破坏了谈判的氛围。外交不是街头辩论,更不是情绪发泄的场所。 这已不是美方第一次在谈判中出现“内讧式”操作。早前美日贸易谈判时,美方代表之间因政策分歧公开争执,导致谈判被迫暂停,如今类似场景再次上演,说明美方在重大外交议题上的协调机制存在严重问题。 而贝森特此次的“失控发言”,不仅是他个人的不成熟,更反映出美方内部对华政策缺乏统一的长期战略,一个连团队共识都达不成的政府,如何在复杂的全球博弈中保持信誉? 如果美方真想在中美谈判中取得实质性突破,就需要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外交靠专业,不靠表演。 贝森特目前的表现,无论从专业能力还是情绪控制上,都远远不符合一个国际谈判代表的标准。 将外交场合当成内政舞台,将谈判语言当成选票工具,不仅搞砸了气氛,也把合作机会推得越来越远。 对中美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来说,任何一次谈判都不仅是双边事务,更关乎全球供应链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如果美方还希望在未来赢得中方乃至全球伙伴的信任,就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与尊重,这包括选派真正有能力、有经验、懂得控制情绪的代表,而不是让一个政治新手在谈判桌上“即兴发挥”。 外交讲的是章法,不是情绪。谈判靠的是专业,不是表演。贝森特失礼行为已经严重干扰了中美谈判的正常推进,也暴露出美方在关键外交岗位上的人事安排问题。 中美之间的博弈不缺分歧,缺的是一个能冷静处理分歧的人,如果美方还把谈判当回事,就该认真考虑:是继续纵容一个不合格的代表,还是让谈判真正回归理性与专业。 信息来源:美财长批评中国政府实施稀土出口管制是“中国对抗世界”,中方驳斥——环球网
终于知道贝森特为什么要对我方谈判代表进行人身攻击啦。据未经证实的美媒挖掘出来的消
【218评论】【1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