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采访这次,郭晶晶只字未提全红婵,却给全红婵提了个醒! 谁没被郭晶晶与全红婵的跨代温情打动?一个是手握 77 枚金牌、被国际泳联视作跳水教科书的 “女皇”,一个是 14 岁凭五跳三满分惊艳赛场的 “天才少女”,连霍震霆见了全红婵都主动拉着合影。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近日人民日报专访郭晶晶,她没提全红婵名字,却每句话都像在给后辈贴心提醒。 两人的缘分,要从 2021 年东京奥运会说起。当时 14 岁的全红婵第一次站上奥运赛场,却像开了挂一样,五跳三次拿到满分,最终以 466.20 分的超高分刷新世界纪录,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奥运冠军。 这惊艳的表现,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其中就包括郭晶晶。 在赛后颁奖典礼上,全红婵紧张得手忙脚乱摆弄金牌,郭晶晶特意从台下小跑到她身边,耐心帮她整理金牌绶带和衣服,之后还主动邀请全红婵合影,眼里的赞赏藏都藏不住。 到了 2024 年巴黎奥运会,两人的身份有了变化,郭晶晶坐在裁判席上,要公平公正地评判每一位选手,全红婵则站在跳台上,作为女子 10 米台的卫冕热门,肩负着夺冠的期望。 最终,郭晶晶用裁判的身份见证了全红婵的成长,而全红婵也没让人失望,带着前辈的期许再次拿下金牌。 还有一次在蒙特利尔世界杯上,全红婵有点感冒,郭晶晶看到后,没有丝毫犹豫,直接用手帮她擦掉鼻涕。这种毫无隔阂的互动,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了体育精神传承中的温暖与力量,网友们都直呼:“这哪里是前后辈,简直是神仙师徒情!”。 不过,随着全红婵的爆红,烦恼也随之而来。 东京奥运会夺冠后,她的名字响彻全国,可高曝光度带来的不仅是关注与支持,还有额外的压力。 大量网友整天盯着她的训练和比赛,稍微某个动作没做好,就可能迎来剧烈攻击,就连她的私生活也被过度关注,过年回老家时,家里的院子被围得水泄不通,有人爬墙拍视频,有人堵在门口要签名,甚至家人出行都有陌生人跟着拍。 这种情况,连郭晶晶的老公霍启刚都看不下去了,在两会期间特意提到,运动员也是普通人,过多关注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 或许正是深知这种困扰,在近日人民日报对郭晶晶的专访中,她虽然全程没提全红婵一个字,却每句话都像在给这位后辈提醒。 采访里,郭晶晶聊起了自己 23 年的运动生涯,从 7 岁接触跳水到 30 岁退役,她拿奖拿到手软,77 枚金牌、14 枚银牌、4 枚铜牌,还有 4 枚奥运金牌,是中国获得奥运金牌第二多的运动员 但聊到年轻运动员时,郭晶晶重点提到了互联网高曝光度的影响。 她说:“虽然高曝光度能让运动员快速获得关注与支持,但过度曝光会让他们承受额外压力,有时候一些小错误可能被放大,个人生活也会被过度关注。” 这话看似是对所有年轻运动员说的,却精准对应着全红婵当下的处境。 随后,郭晶晶慷慨分享自身经验:“身为运动员,当将外界支持化作奋进动力,学会摒弃无关杂音,心无旁骛地投身于日常训练与重要赛事之中。” 如今她退居幕后,把自己踩过的坑、吃过的苦,变成给后辈的 “避坑指南”,这份用心,远比直白的叮嘱更显珍贵。 就像当年她接过伏明霞的接力棒,在赛场上书写传奇,现在她又用自己的经验指引全红婵,帮这位后辈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方向。 全红婵的未来还有很多挑战,但有郭晶晶这样的前辈在背后默默支持、提点,相信她能更清楚自己的内心,不被外界干扰,继续在跳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而郭晶晶与全红婵之间的这份跨代温情,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跳水精神的传承,不仅是技术上的传递,更是前辈对后辈的关怀与守护,这份温暖,也会激励着更多年轻运动员在追梦路上勇往直前。
向佐向佑:同是向华强儿子,一个踩高跷博关注,一个喊“我爸是向华强”惹事
【4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