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双标价三万的皮鞋在网上炸开了锅。这鞋的鞋头不是常见的圆润或尖头,而是像被尺子量过似的,笔直翘起90度,活像根直角尺。网友们看完视频直接乐了:“这哪是皮鞋?分明是俯卧撑专用支架!”有人更损,说这鞋头能当开瓶器,还有人调侃“穿它系鞋带得先练瑜伽”。 这双“网红鞋”来头不小,是日本设计师川久保玲的潮牌Comme Des Garcons Homme Plus出的。客服拍着胸脯说,这叫“反时尚美学”,是解构主义的代表作,还强调“实穿性很强”。可网友翻出买家秀就笑了——有人穿它走路像踩高跷,走两步就得扶墙;有人吐槽鞋头硬得能当武器,弯腰时差点戳碎下巴。更离谱的是,这鞋定价2.6万到3.1万,光进口税就要五千多,够买一百双普通皮鞋。 可怪就怪在,骂声越响,这鞋卖得越好。北京、上海的专柜好几个尺码都断货了,二手平台上甚至有人加价转卖。客服说这是“先锋圈层的身份密码”,买它的人图的根本不是走路舒服,而是“别人看不懂又买不起”的优越感。就像之前巴黎世家出的烤鸭包,印着“营养成分表”被吐槽像便利店塑料袋,结果十天卖了二十只;路易威登的龙虾包,被说像“蟑螂成精”,照样卖断货。 这事儿背后藏着个扎心的真相:现在的奢侈品,早就不靠实用性和质量混了。品牌们发现,越荒诞的设计越能引发讨论,争议就是免费广告。这双直角皮鞋在微博上阅读量破亿,相当于给品牌省了上千万的营销费。网友每吐槽一次,每给它起个外号,都是在帮品牌做二次传播。社会心理学家说,人对负面信息的敏感度是正面的三倍,品牌就是吃准了这点,用“丑设计”博眼球。 可买的人真傻吗?也不尽然。有买家说,穿这鞋不是为了走路,是为了表达“拒绝平庸”的态度。就像有人花几万买件不能机洗的毛衣,有人背五万块的包却舍不得装东西,他们买的从来不是商品,是“我比你特别”的优越感。但问题也来了:当鞋子的核心功能从“走路”变成“装酷”,当实用性彻底让位给符号价值,这到底是时尚的自由,还是另一种更隐秘的规训? 更现实的是,这类“先锋设计”往往中看不中用。河南有位时尚博主买了这鞋,穿不到一个月鞋头就掉皮,品牌售后还说“造型鞋不保修正常磨损”。这提醒咱们:跟风买“网红款”前,得先想想自己能不能接受它的“任性”。 说到底,这双三万的直角皮鞋就像面镜子,照出了咱们对“美”和“用”的矛盾。有人觉得花三万买双不好走的鞋是荒谬,有人觉得这是对艺术设计的认可。但不管咋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品牌偶尔搞点极端设计博眼球没问题,可要是只顾着博眼球,忘了鞋子的本质是让人舒服走路,那可就本末倒置了。 最后想问大伙:要是你遇到这种“又贵又难穿”的潮牌,会选择跟风吐槽,还是直接绕道走?来评论区聊聊,说不定你的观点,能帮更多人避开“智商税”呢! (事件来源:悍妇乐自由)
最近一双标价三万的皮鞋在网上炸开了锅。这鞋的鞋头不是常见的圆润或尖头,而是像被尺
吃西瓜小娱记
2025-10-19 09:53:19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