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想法是让中国脱钩慢一点,让美国的产业有重建的时间!但美国能卡中国的就立刻停掉,打算直接掐死中国同类产业,把中国变成一个美国产品的倾销地,但是中国怎么可能会让美国的如意算盘得逞呢? 美国这算盘打得确实精,一边喊着“慢脱钩”给自己的产业留缓冲,一边又急吼吼地把能下的狠手全用上,恨不得立马把中国产业按死,回头好把自家东西塞进来卖。可现实往往不按他们的剧本走,从光伏到半导体,处处都是打脸现场。 光伏领域的闹剧最能说明问题。美国为了逼本土产能起来,搞出个“大而美”法案,硬生生把光伏补贴期限从2032年砍到2027年,还把双反调查从东南亚扩到印尼、老挝这些地方,想把中国组件彻底挡在门外。本以为这样一来,美国本土企业First Solar就能独吞市场,结果呢?中国企业转头就通过老挝、印尼的转口贸易,照样占着美国45%的组件进口份额。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的电池片产能根本跟不上,抢装潮一来,组件价格蹭蹭涨,开发商急得跳脚,说好的“本土替代”连影子都没见着,反倒是中国企业靠着技术迭代,把全球市场份额从70%提到了85%。 半导体这边的戏码更打脸。美国拉着日本一起堵中国的半导体材料,日本原本占着全球60%的半导体材料份额,以为能掐住中国的脖子,主动把设备分辨率限制提到40纳米,禁止先进设备出口。 可没两年,中国28纳米光刻胶就实现量产,北方华创、中微这些企业的设备越做越精,东京电子、尼康的中国区收入直线下滑,日本半导体材料对华出口量一年比一年少,纯粹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就连美国寄予厚望的高端半导体设备,也没能拦住中国。美国连二手刻蚀机都不让卖,结果中微公司直接拿出了5纳米刻蚀机,已经能批量供货,甚至推出了面向2纳米的研发原型机,临港基地投产后年产能都达到500台了。以前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在全球刻蚀机市场占六成份额,现在中国市场里中微的份额都快摸到四成,这哪是被掐死,分明是被倒逼得加速成长。 美国自己的产业重建更是个笑话。光伏这边本土电池片产能跟不上,芯片法案喊了半天,本土工厂要么缺工人,要么缺材料,进度一拖再拖。想靠卡别人给自家铺路,却忘了中国从来不是等着被拿捏的角色,你堵死一条路,人家就开出十条道。 美国想把中国变成倾销地?先把自己的产能窟窿补上,把盟友从“赔本买卖”里拉出来再说吧。 黄仁勋早前说英伟达中国份额跌到0%,其实这只是美国卡脖子失败的冰山一角。从光伏组件到半导体材料,从刻蚀机到光刻胶,美国越是急着下死手,中国企业越能逼出自己的技术。这如意算盘到最后才发现,打错了对象,也打错了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