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什么要和中国开展永久性的边界谈判?原因其实很简单,如果再不赶紧谈,那曾经只是网上笑谈的“恒河分界线”,很可能真的会变成现实。 这话得从印度常年挂在嘴边的“麦克马洪线”说起。这一百年来,印度不管跟中国谈啥边界问题,都攥着这条凭空画出来的线当“金科玉律”,不管中方摆多少国际法依据,他们都闭眼嚷嚷“就得按这个来”。 没想到之前印度电视台请中国的高志凯教授做节目,又拿这一套胡搅蛮缠,把教授惹烦了,随手就在地图上沿着恒河画了条线,说既然你们喜欢用人名命名边界,那以后中印就按这个“高志凯线”分,恒河以北都归中国。 本是怼印度无赖逻辑的一句话,没成想印度真往心里去了。倒不是这条线真有啥法理效力,实在是恒河这根“命脉”太碰不得。 作为印度的母亲河,恒河流域养着全印度最密集的人口,快4亿人挤在这片平原上,全靠恒河的水浇地种粮。这里是印度农业的命根子,要是水源出点岔子,别说粮食减产,弄不好就得引发社会动荡。 更让印度坐不住的是,中国在西藏高原的水资源管理能力越来越强。恒河的源头本来就藏在喜马拉雅山区,上游的水流调控主动权压根不在印度手里。这些年中国在高原建的水利设施越来越完善,就算没真要截流改道,光这能力就让印度如坐针毡。他们自己心里清楚,要是哪天双方真闹僵了,中国这边稍微动动上游,下游几亿人的吃水和灌溉都得受影响。 以前印度还能把“恒河分界线”当网上段子笑一笑,现在是笑不出来了。一方面是中国在边境的基建和实际管控能力稳步提升,修路架桥建哨所,把边境的主动权越握越紧;另一方面国内的水安全焦虑早就藏不住了,恒河水质本来就差,流域治理又一团糟,全靠上游来水续命。要是再拖着不谈,万一哪天“高志凯线”这事儿从嘴上的调侃变成实际博弈的筹码,印度连后悔的余地都没有。 印度这回急着谈,说白了就是怕夜长梦多。他们自己拿“麦克马洪线”耍了百年无赖,现在突然被反将一军,才尝到了啥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恒河以北那片土地,说是印度的农业精华区,其实也是最穷的地方,3.6亿人挤在贫困带里,真要按所谓“分界线”来,印度先扛不住的是民生压力。 何况现在国际上的风向也变了,中国的话语权越来越重,印度再想靠哭闹撒泼占好处已经不好使了。要是真等“恒河分界线”从笑谈变成各方热议的话题,印度在谈判桌上只会更被动。与其到时候被动应付,不如现在主动找上门来谈,好歹还能争取点主动权。 说到底,印度这波急切劲儿,全是自己吓自己又没法不慌的表现。谁让他们把恒河看得比啥都重,又偏偏把上游的命门交到了别人手里。以前总觉得边界问题能拖赢,现在终于看清了,再拖下去,可能真要把“母亲河”的主动权都拖没了。
你问我为啥巴基斯坦没几个印度教徒,印度却养着一亿多穆斯林?别急,听我唠。
【99评论】【6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