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49年,宋庆龄、何香凝找毛主席求情,请求放了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毛主席只提了一个条件,谁知陈璧君却放弃了这个机会! 陈璧君这个人骨子里的刚烈从未变过,只是用在了不同的地方,1910年,20岁的陈璧君还是一位满怀理想的热血青年,她追随当时的革命志士汪精卫前往北京,参与策划刺杀摄政王载沣的行动,彼时的她将生死置之度外,那是何等的决绝。 也正是这段革命经历和胆识让她与宋庆龄、何香凝成了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政坛女强人”,1912年陈璧君结婚时,这两位未来的国母级人物甚至还给她当了伴娘。 可也正是这份对汪精卫不分青红皂白的追随,让陈璧君走上了卖国求荣的道路,1938年,她和汪精卫一起逃离重庆投靠日本人。 这并非是丈夫的逼迫,而是她自己的判断:日本太强了,只有求和才能保住地位,于是,曾经的革命者以同样的固执,走上了卖国之路。 在汪伪政权里,陈璧君绝非可有可无的“夫人”角色,而是手握实权的核心成员之一,她身兼伪中央监察委员、伪广东省政务长等多项要职。 人事任免、财务收支等关键事务都要亲自插手,甚至多次亲赴各地巡视伪军,为日伪统治巩固根基,她以实际行动,成为汪伪政权的重要操盘手,其汉奸行径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深重伤害。 1944年汪精卫在日本病死,她也没有倒下,她把汪的骨灰运回南京,推荐自己的亲信褚民谊继续当官,拼命想维持这个烂摊子。 这种近乎疯狂的自信即便是在法庭上也没有丝毫减弱,1946年她被审判,面对法官,她直接开喷:“蒋介石都得叫我一声夫人,你们算什么东西?”。 法官判她无期,她却当场要求改判死刑,理由是“有死的勇气,没坐牢的耐性”,这哪里是想死,分明是最后的嚣张。 所以,当1949年那份特赦协议摆在她面前时,她的反应也就不难理解了,宋庆龄和何香凝苦口婆心地劝,毛主席的条件也足够宽大。 可陈璧君的回信,字字都带着那股子倔劲:“共产党要我悔过,不还是蒋介石那套汉奸的说法吗?汪先生和我都没有卖国,蒋介石才是真汉奸!” 在她心里,自己和汪精卫不是罪人,而是被误解的“英雄”,捍卫这个荒唐的“清白”比生命和自由都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她曾在给女儿的信里悄悄承认过错误,甚至自称是“共产党员”,但这短暂的软弱,终究没能战胜她的顽固。 就这样,她错过了唯一的机会,此后的岁月里她被关在上海提篮桥监狱,政府出于人道主义一直为她提供不错的医疗,1959年6月17日,68岁的她因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病逝。 临终前,她对医护人员表达了感谢,但“认罪”两个字至死未说,她的骨灰最后被家人撒入香港外海,连一座坟墓都没有留下。 信源:档案春秋︱汪精卫之妻陈璧君在监狱如何度过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