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三资”改革被问怕了?连“会不会像苏联”都担心,今天掏心窝子说清楚 后台

山岗间漫步的旅人 2025-10-23 03:50:00

湖北“三资”改革被问怕了?连“会不会像苏联”都担心,今天掏心窝子说清楚 后台刷到一条评论,看得我心里一紧:“国有资产都卖了,还是不是老百姓的天下?会不会像苏联一样解体?” 这种担心太实在了,今天不绕专业术语,就用大白话把最核心的问题讲透。 首先,咱得先掰扯清楚:湖北“三资”改革从来不是“卖资产”,更不是卖国家的“家底” 。比如宜昌五峰把水生态资源协议出让,卖的是“运营权”不是“所有权”,就像你家房子租给别人开民宿,房子还是你的,只是让别人帮忙打理赚租金,每年还能拿分红。截至9月武汉盘活1110多亿资产,这些钱没进私人腰包,全用在稳增长、保民生上,这跟苏联解体前那种无序变卖国有资产,完全是两回事。 有人问“卖给谁”,其实不是随便卖。优先找的是国有控股平台和合规的社会资本,而且得符合城市规划、能保护资源。比如黄石废弃矿坑改文旅综合体,找的是能搞生态修复、带动就业的企业,不是谁出价高就给谁,目的是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不是一卖了之。 还有人说“‘一切’太极端”,这点说得特别对!湖北其实早就在做试点了——先在宜昌、黄石这些地方试手,看哪种模式能成,再慢慢推广。“一切尽可能”不是“一刀切”,像公园、医院这些公益性质的资产,根本不会硬推资产化,是“能改的先改,改不了的稳着来”,有弹性在。 至于担心“被金融大鳄盯上”“加杠杆出问题”,也不用慌。选合作方时有严格筛选,得看有没有长期运营能力,不是谁有钱就给谁;杠杆也不是瞎加,比如用少量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钱都得投到实体经济里,每一步都有监管盯着,不会让资本乱炒。 说到底,这改革就像给家里的旧家具“翻新”:衣柜还是那个衣柜,只是重新刷了漆、换了五金,能用更久还能收纳更多东西。国有资产的“根”始终姓“公”,是老百姓的共同财富,改革只是让它从“沉睡的老本”变成“能生钱的活钱”,让大家能享受到更多发展红利,而不是让大家“两手空空”。 你们心里还有啥没解开的疙瘩?评论区尽管说,咱接着聊!

0 阅读:66
山岗间漫步的旅人

山岗间漫步的旅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