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这次生抢安世公司,并不是象沈逸老师说的“违背契约精神”,其实这才是西方所谓“

赵财苗 2025-10-23 15:51:38

荷兰这次生抢安世公司,并不是象沈逸老师说的“违背契约精神”,其实这才是西方所谓“契约精神”的本质。我在几年前就在头条上发文说过,所谓的“契约精神”,就是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互惠互利,当一方力量衰弱,无力对违约行为实施惩罚时,就撕毁合约生抢硬夺。这一次荷兰的问题是,他们对中国力量做出了错误判断,以为美国仍然是那个可以给他们撑腰的世界老大。可是时移世易,今非昔比了。他们除了给美国当耗材,已经没有其他价值了。对荷兰这样的垃圾,就要狠狠地教训他,也算杀鸡儆猴,让那些妄想火中取栗的美国跟班们长些记性,让他们趁早放弃恶念。 安世这事儿扒开来看,就是西方“契约神话”最直白的碎尸现场。2019年闻泰科技收购安世时,荷兰政府看得分明——这笔交易符合所有国际规则,能给当地带来就业和技术活力,那会儿“契约精神”喊得比谁都响。可短短六年,风向说变就变,美方一个“穿透规则”出台,荷兰立马抡起行政大棒,冻结安世全球30多个实体的资产,还把股份塞给第三方托管。所谓的“法治国家”,连点像样的证据都拿不出,只靠“国家安全”四个字就掀了桌子,这哪是违背契约,分明是契约在他们眼里本就是块可随意揉捏的橡皮泥。 更讽刺的是荷兰那套“此地无银”的辩解。中方压根没直接说美国插手,他们倒先跳出来喊“不是美国要求的”,这慌张劲儿恰恰暴露了底气不足。谁都清楚,从阿斯麦光刻机被限制对华出口,到如今安世被强夺,荷兰早成了美国科技遏制战里的“提线木偶”。美国2025年9月刚公布“穿透规则”,荷兰9月30日就火速出台冻结指令,这“巧合”比剧本写得还精准,说白了就是拿国家信誉换美国的“保护承诺”。可他们没算明白,现在的美国自身都顾此失彼,连盟友的利益都能随便牺牲,荷兰这耗材当得实在不值。 西方这套双标玩得向来熟练。当年骂别人不遵守规则时义正辞严,轮到自己就把“契约”当擦脚布。特朗普时期今天加关税明天就反悔的闹剧还没过去,荷兰又用实际行动证明:所谓“私人产权不可侵犯”,只在不触碰西方霸权利益时才算数。安世一年给闻泰贡献147亿营收,在汽车功率半导体领域占着关键位置,荷兰说抢就抢,眼里哪有什么市场原则?无非是觉得中国企业好拿捏,可他们忘了,现在的中国早不是任人宰割的模样——闻泰直接启动法律和外交双渠道反击,商务部点名批评荷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这回应力度可比十年前硬气多了。 荷兰更该掂量掂量代价。欧洲汽车企业已经慌了,安世的供应中断直接戳中了欧洲供应链的软肋,谁都怕下一个被“规则制裁”的是自己。更现实的是,欧盟还攥着稀土审批的诉求,刚主动打电话给北京求沟通,想拿“协助解决安世问题”换稀土便利。一边跟着美国抢中国企业资产,一边又想从中国这儿讨好处,天下哪有这么美的事?荷兰把自己架在“反华耗材”的位置上,不仅丢了商业信誉,还成了欧盟对华博弈的绊脚石,这笔账怎么算都亏。 对付这种言而无信的角色,客气就是纵容。该走的法律程序要走到底,让国际社会看看谁在破坏规则;该有的反制措施要给到位,让荷兰尝尝损害中国利益的滋味。不是要跟谁搞对抗,而是得让那些美国的跟班们看清楚:现在的中国有足够实力守住自己的资产,想靠撕毁契约当投名状,最终只会把自己玩进去。安世这颗“鸡”杀好了,接下来就看那些跃跃欲试的“猴”们,还敢不敢往火坑里跳。毕竟,时代早变了,靠当耗材换生存的日子,到头了。

0 阅读:1
赵财苗

赵财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