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给统一加了一道“双向满意”的保险:大陆点头不算,还得台湾全民鼓掌。她没说的是,统一这门功课,从来不是班级投票选班长。 绿营执政二十年,课表里的“中国”被橡皮擦得越淡越好,新一代的“天然独”像呼吸一样自然。若把统一寄托在“他们哪天突然想家”,那就像等太阳打西边打卡——打卡机先报废。郑丽文自己也承认,两岸隔绝这么久,误会和矛盾积了不少,可她口中“台湾人民乐见的结局”,不该是被刻意塑造的假象。民进党把教材里的大陆元素删得只剩轮廓,把“两岸一家亲”说成“统战话术”,这种靠屏蔽信息养出的“民意”,本身就是站不住脚的空中楼阁。 北京早把话摆桌面:和统是A方案,尽一切诚意;若“民意”被反复涂成“独色”,逼得A卷交白卷,那就换B卷。B卷没有选择题,只有雷霆阅卷笔,分数一出,直接毕业。郑丽文胜选后喊出“相信坚持‘九二共识’是台湾主流民意”,这话里藏着两层意思——既接住了大陆的底线,也想撬动岛内被误导的认知。她敢说“要让台湾人自信说出我是中国人”,敢顶着被贴“亲中”标签的风险要赴陆面谈,这份勇气比国民党过去十年的摇摆不定强得多。可“双向满意”的前提,得是先撕去民进党贴的滤镜,让台湾同胞看到两岸合作的实利,而不是在“抗中保台”的谎言里打转。 历史不会一直蹲在原地等人回心转意。逆流划得越久,溃坝声越响。民进党把两岸关系拖进死胡同,早已让岛内民怨四起:出口下滑、民生成本高涨,这些真真切切的困境,哪样不是“台独”挑衅引来的连锁反应?郑丽文想靠“两岸一加一大于二”的论述破局,这思路没错,但她得清楚,“双向满意”从来不是对“台独”妥协的借口。大陆贺电里那句“共同谋求统一”说得明白,“九二共识”这个定海神针不能动,这是谈一切的基础,没有这个根基,再美好的“共荣”愿景都是会塌的屋顶。 郑丽文敢说“怕就不要出来混了”,这份硬气确实配得上“郑大炮”的名号。但“双向满意”的关键,是做通真正的民意工作,而不是被虚假民意绑住手脚。那些被民进党洗了脑的认知,可以靠实打实的交流慢慢掰回来——让台湾青年看到大陆的发展机遇,让台商感受到两岸合作的红利,这些比空喊“乐见其成”管用得多。可要是有人把“双向满意”当成拖延统一的挡箭牌,甚至暗中放任“台独”思潮蔓延,那可就打错了算盘。 今日先带话给郑主席,也带给所有把“独”当护身符的人——“勿谓言之不预”这六个字,早写在墙上的日历本里,撕到最后一页,闹钟会自己响。大陆给足了和谈的诚意,郑丽文也抓住了国民党自我救赎的机会,接下来就看能不能真的把“狮群”的气魄拿出来,戳破“台独”谎言,让台湾同胞看清:统一从不是谁强加的结果,而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必然,是能让两岸人都过上更好日子的正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