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台湾高等法院宣判台退将高安国获7年6月徒刑,同案被告高安国伴侣刘逸

律便利小店 2025-10-25 09:42:22

10月23日,台湾高等法院宣判台退将高安国获7年6月徒刑,同案被告高安国伴侣刘逸蓁遭判6年10月徒刑、侯绍康遭判刑6年、台退将张胜豪遭判5年8月、台退将邱荣鸿遭判2年6月、陈敬淮遭判3年8月刑。 这些人有的是曾为台湾军事体系效力的退役将领,有的是公开表态主张和平统一的民间力量。在岛内的舆论环境下,他们的声音本就不易被听见,如今更是被直接打上“危害国家安全”的标签,送上审判席。 这起案件其实并不复杂,法院认定他们涉嫌“为大陆发展组织”,但具体证据并未公开透明,过程也引发了不少质疑。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几位都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多年如一日地坚持和平统一立场。他们没有策划武力行动,也没有搞破坏活动,只是表达了一个与当局不一致的政治主张。 就被贴上“敌人”标签。这和民进党当局口口声声强调的“言论自由”“多元包容”摆在一起,怎么看怎么别扭。 其实,这并不是个例。从李毅事件、王炳忠案,再到现在的高安国等人被判刑,几乎每一次涉及统一立场的声音,都被迅速处理,甚至是高调打压。 有台媒评论说“这是绿色恐怖”,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只要你跟民进党政府的意识形态不一样,就不是“不同意见”,而是“敌对势力”。 这种操作方式,说白了就是不能容忍统一立场的存在。时间一长,不少岛内支持统一的人渐渐噤声了,怕被查水表,怕被扣帽子。表达统一愿望的空间几乎被压缩到极限。 从这起案件也可以看出一个趋势,那就是民进党政府越来越倾向于用法律手段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把司法当成政治工具。而这种趋势,在岛内并非孤立。 我们看到,近年来台湾的“国安”法律频繁修订,范围越来越宽,门槛越来越低,只要你在大陆有亲戚、有业务往来、甚至是转发一个视频,都可能被列入“调查名单”。 这种氛围下,和平统一的概念几乎成了“敏感词”。你要说这是“民主自由社会”,那实在太讽刺了。更要命的是,岛内的统一力量不但被打压,还被刻意边缘化。 在主流媒体上几乎看不到他们的声音,在教育体系里也看不到对统一的客观讨论,连社交平台上都充斥着“反中仇陆”的情绪。 这种环境下,要说什么“通过争取台湾民意实现统一”,听上去就像是在空气中抓月亮,因为根本连表达意愿的空间都没有。既然如此,所谓“水到渠成”的和平统一,也就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发生。 放眼国际,像这样的“政治压迫”并不罕见。当年南非种族隔离时期,持不同政见者也被判刑、被监禁,但最终历史站在了他们一边。 今天的台湾,如果继续用高压方式打压和平统一的声音,终究会被历史反噬。而大陆要做的,不只是表达立场。 更要在关键时刻扭转局势,不能让支持统一的人寒心,也不能让民进党政府以为可以肆无忌惮地清洗异己。 说到底,这起案件不是一个简单的法律问题,而是一个政治信号。不让你说、不让你想,甚至不让你存在,这样的“自由社会”,本质上就是一言堂。 而大陆,恰恰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我们支持和平统一,但不接受对和平统一的封杀。这个态度,应该明确,也必须坚定。   参考资料:莫须有!力挺两岸统一的台退役中将遭重判 2025-10-24 15:03·海峡网

0 阅读:52

评论列表

用户14xxx16

用户14xxx16

2
2025-10-25 13:42

台湾省民进党最后的疯狂?

猜你喜欢

律便利小店

律便利小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