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每次去欧洲开会,都能受到众星捧月的待遇。这次去欧盟开会,泽连斯基再次成为欧洲领导人心目中的“英雄”,他绕场一周与几十位领导人握手。梅洛尼和冯德莱恩,甚至主动上前拥抱,给了他不一样的温暖。 这次欧盟会议的背景比较特殊,乌克兰局势持续紧张,冬季临近,能源、粮食、军事援助等问题都摆在桌面上。欧盟当然知道乌克兰现在的困难。 而泽连斯基来开会的主要目的也很明确:继续寻求支持。表面上看,这样的场面似乎是乌克兰在国际舞台上获得巨大胜利的体现。 但如果把时间线拉长一点,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政治惯性”,也可以说是彼此的“默契套路”。 乌克兰自战争爆发以来,一直是欧洲议题中的“高频词”,欧盟也从一开始就没少出力,无论是经济制裁俄罗斯,还是对乌克兰提供资金和武器支持,力度都不小。 而泽连斯基的外交策略也算是把握得很准,他知道乌克兰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洲的态度,所以每次出现的时机都选得恰到好处。 这次会面上,欧盟再次强调对乌克兰的支持,虽然没有提出新的重大措施,但已经足够泽连斯基带着“外交成果”回国了。 其实从乌克兰的角度来说,这种“高规格待遇”背后也有一种无奈。国家长期陷入战事,国内民生压力大,经济恢复遥遥无期,想要稳定局势,必须依靠外部援助。 而欧洲这边呢,他们对乌克兰的支持也不是一厢情愿的感情投入,更多的是战略考量。在欧洲看来,乌克兰是他们与俄罗斯之间的缓冲区,更是一个测试欧洲团结能力和防御体系的现实场景。 支持乌克兰,其实也是在维护自身的战略安全,尤其是在能源依赖、东欧稳定等问题上,乌克兰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有意思的是,每次会议结束后,泽连斯基回国的头几天,乌克兰方面都会发布一些新的战场动向或者军援物资到达的消息,就像是给国内和国际都打个“定心针”。 而欧洲国家则继续内部开会,讨论下一轮援助计划。说白了,这种节奏已经形成了一种“政务循环”:泽连斯基来欧洲要支持,欧洲给出承诺。 然后各回各家,继续执行各自的任务。虽然谈不上轻松,但这种频繁的互动已经成了一种政治常态。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泽连斯基这么频繁地出现在欧洲会议现场,也解释了为什么每次他都能收到热情欢迎。对他来说,这是乌克兰在战火中维持国际关注度的重要方式。 对欧洲来说,这是维持自身战略稳定的现实需要。可以说,大家都很清楚彼此的角色和责任,只是每次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至于泽连斯基个人,他当然会更愿意出现在这种场合。毕竟在国内,他面对的是战争、重建、舆论和现实压力;在欧洲,他面对的是掌声、支持和短暂的喘息空间。 这种差别不只是心理上的安慰,更是实际政治运作的一部分。有人说他在欧洲受欢迎,是因为他是“英雄”,但其实更多的是因为他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战略方向,而这个方向,刚好和欧洲的利益高度一致。 参考资料:进场打圈握手!泽连斯基把欧盟领导人招呼个遍 2025-10-24 11:31·看看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