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局势中“最乱”的竟是中国?人民大学金灿荣院长曾直言:中国周边环境最恶劣,是弱势王朝的产物,20个邻国各个都比猴精……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的邻国多达二十个,陆地和海上都被各种国家包围,从俄罗斯到越南,从日本到印度,从朝鲜半岛到中亚五国,可以说“八面环敌”都不为过。 每一个邻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有的盯着中国的市场,有的盯着中国的领土,有的则盯着中国的崛起速度,心里那股“又怕又嫉妒”的复杂情绪,比猴还精。 金灿荣就打趣说:“中国的邻国,没有一个是单纯的,个个都是外交老狐狸。”这话听起来有点幽默,但背后揭示的是极其严峻的现实。 可为什么中国的周边环境会变得如此复杂?要理解这个问题,得从历史说起。几百年来,中国在亚洲一直是文明的中心,但到了近代,情况急转直下。清末以来的“弱势王朝”时期,国家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不断。 那时候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力极为有限,不少边界划分模糊、治理缺位,甚至连地图都不精确。这种状况被外部列强利用,留下了大量的边界争议和领土隐患。比如中印边界、南海岛礁问题,很多都是那个时代的遗产。 而当中国重新崛起的时候,这些问题并没有自动消失,反而成为邻国牵制中国的“工具”。 比如印度,每逢中国经济有新突破,总会在边境上搞点“小动作”;越南一边喊着合作共赢,一边偷偷在南海搞军事建设;菲律宾更是反复横跳,一会儿向中国示好,一会儿又抱紧美国大腿;日本则更复杂,表面是经济伙伴,暗地却不断强化军事存在,甚至修改防卫政策。 这一连串的动作,背后都有一个影子——美国。金灿荣指出,美国是当今全球最活跃的“搅局者”,尤其在亚洲事务中,它的手伸得又深又长。冷战结束后,美国从未放弃对亚太的控制欲,它深知中国崛起意味着美国全球霸权的动摇。 于是,它一边在军事上布局,一边在外交上挑拨,不遗余力地制造“中国威胁论”。美军在日韩驻扎多年,还频频派舰机闯入南海;同时,美国不断拉拢印度、菲律宾、澳大利亚、日本,搞出个“四方安全机制”,目的就是要在中国周边筑起一个“包围圈”。 中国的难处就在这里。你想和平发展,别人却不想让你安生。尤其是那些“左右逢源”的邻国,看似都在和中国搞合作,实际上却在暗地里掂量得失。 比如新加坡,一方面大力支持中国企业投资建设,另一方面又允许美军在港口轮驻;韩国在经济上依赖中国,但在安全上却更信任美国的保护伞;印尼、马来西亚这样的东南亚国家,在中美竞争中更是小心翼翼,嘴上说“不选边”,实际上心里早有盘算。 金灿荣形容得很形象:“这些国家看上去都小,但个个都狡猾得很。他们不想得罪中国,也不敢完全依赖美国,只想着两边都能捞点好处。” 对中国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战略挑战。你不能硬碰硬地把所有邻国都逼到对立面,但也不能一味退让,否则就会被吃干抹净。 那么,中国该怎么办?金灿荣的看法是:“刚柔并济。”所谓“刚”,就是在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绝不妥协。 比如南海,中国通过填海造岛、设立行政区划、部署防御设施,明确告诉世界——这片海属于中国;在中印边境,中国军队坚守阵地,用实力捍卫底线。这种强硬不是挑衅,而是维护基本尊严。 但光靠“刚”是不够的,中国还要有“柔”的一面。毕竟,地缘政治斗争的终极目标不是打仗,而是让邻国愿意与你共赢。 于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从基础设施到金融合作,从能源互联到文化交流,希望通过经济纽带,把周边国家绑在共同发展的战车上。金灿荣认为,这是中国智慧的体现:“用利益把他们拉进朋友圈,总比用炮火把他们推开要好得多。” 事实证明,这种方式的确有效。 像巴基斯坦,曾经经济长期停滞,通过中巴经济走廊获得新生,成为中国“铁杆兄弟”;中亚国家过去受制于俄罗斯,如今通过“一带一路”项目重新获得自主发展空间; 东南亚多国也意识到,中国的市场和投资是它们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中国用“睦邻、安邻、富邻”的思路,一步步改变着周边格局。 当然,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越是有成果,美国的干预就越激烈。2025年前后,美国频繁派高官访问东南亚,拉拢盟友共同对抗中国的影响力,甚至通过舆论战、科技封锁、经济制裁等手段,试图遏制中国崛起。 可问题在于,世界早已不是二十年前那个美国说了算的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现,中国并不是“威胁”,而是机会。与其听美国的口号,不如抓住中国的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