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未婚,建立清华物理系,为我国培养出9位“两弹一星”元勋,却被告是“清华特务”

文史小将 2025-10-26 11:36:17

一生未婚,建立清华物理系,为我国培养出9位“两弹一星”元勋,却被告是“清华特务”,晚年拒绝杨振宁等学生的探望。 1999年,我国评出23位“两弹一星”元勋,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其中,有9位是叶企孙亲自培养的学生,还有两位(于敏、程开甲)是他的学生及学生的学生。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也是叶企孙的学生,而杨振宁则是他学生的学生。 叶企孙这个名字,本该闪耀在物理学史上,但对很多人来说却显得陌生。 叶企孙出生于19世纪末的上海,家境书香。 他的父亲是晚清举人,文化素养不俗,但后来转向经商,并在商海中积累了相当可观的财富。家境殷实让叶企孙从小接受良好的私塾教育,而父亲开明的思想,也让他有机会接触到西方的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1911年,年仅12岁的叶企孙成为清华学堂首批学生之一,这个学堂的大学部正是今天清华大学的前身。 七年后,叶企孙顺利考中庚子赔款留美公费生,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物理,直接插班进入大学三年级。他师从诺贝尔物理奖得主P.W.布里奇曼,并在1920年获得理学学士学位。随后,他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1923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在此期间,他还参与测定普朗克常数h的工作,展现出在物理学上的深厚造诣。 尽管国际上很多单位向他伸出橄榄枝,叶企孙始终心系祖国。他在回国途中特意前往欧洲五国,访问高等院校和物理研究机构,与当地学者交流,这段经历也为他回国后创办清华大学物理系提供了重要经验。 回到国内后,叶企孙很快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并促成了物理系的成立,他担任物理系主任,将国际最前沿的物理知识引入国内,成为中国第一个系统研究磁学的学者,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叶企孙一生致力于教学和科研工作,长期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 虽然他的教育论著不多,但他将自己的教育理念贯彻在课堂和科研指导中。他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启发他们的潜力。 他的人格魅力与务实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们对他敬重有加,许多人受他的影响,后来都在科研和国防建设中取得卓越成就。 1939年,熊大缜在党内的“锄奸运动”中被错杀,这件悲剧深深刻在叶企孙的心里,也为他日后的不幸埋下了阴影。历史的冤屈最终回到了他自己身上。 由于熊大缜案的牵连,叶企孙被扣上“特务头子”的罪名,1967年遭到捕押入狱。在狱中,他经历了八次审讯和非人的折磨,但每次面对质问,他都只说一句话:“我是科学家,我只讲真话。”他从未出卖任何人,也没有攀咬他人来求自保。 出狱时,他的身体已被彻底摧毁:背部佝偻,双腿浮肿,虚弱到连洗脚都费尽力气,一只脚刚洗完,便再也无法支撑洗另一只。 这时,他保持着最后的尊严和界限,用一种几乎孤绝的方式保护自己。 他拒绝了杨振宁、李政道等曾在国际上取得声誉的学生回国探望的请求,不想让敏感的身份连累他们,也不希望他们看到自己如此狼狈的模样。这既是他对学生的最后关怀,也是他对命运的一种无声抗争。 1977年,这位为中国物理教育倾注一生心血的学者孤独去世,一生未能洗清冤屈。 直到1986年,这场冤案才被平反昭雪。整理他的遗物时,人们发现了一张泛黄的考卷——正是李政道当年的试卷,上面的评分字迹“58+25=83”依然清晰可见。 这张小小的考卷,承载着他对学生的期望和教诲,也在历经苦难后,为他的一生留下了最后的标尺。

0 阅读:1
文史小将

文史小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