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试卷肯定被掉包了!”2013年,福建女孩杨婷婷高考后查分,发现自己考了586分,这个分数高出福建一本线七十多分,可是再次查询,分数竟然变成了364分,家人一怒之下将教育局告上法庭。 “200多分啊,就这么没了,要是你们你们会愿意吗!”杨婷婷的父母气的不行,说什么都要为孩子的前途争一下! 2011年,杨婷婷作为应届生参加了高考,最终拿到了512分。这个成绩放在当年,虽不能算顶尖,但也绝对不低,轻松够上一个较好的二本院校。 然而,杨婷婷并不满足。她下定决心复读一年,目标是来年冲击一本。那时的她,还完全没有预料到,复读的生活会比想象中艰难许多。 从复读开学的第一天起,快节奏的生活、沉重的学习压力、以及对成绩的焦虑像一股洪流,几乎瞬间淹没了她。班里每天都有大考、小考、模拟考接连进行,卷子堆得像雪片一样,老师和同学们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不停地写卷、批改、评判。 杨婷婷光是想跟上节奏就已经非常吃力,而要显著提升成绩,几乎成了奢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开始感到精神紧绷、疲惫不堪,甚至出现失眠和精神衰弱的状况。 2012年6月,高考临近,她以为终于能熬出头,没想到命运开了个玩笑——她遭遇了一场车祸。所幸车祸没有威胁到生命,但身体状况无法支持她继续参加当年的高考。 因此,杨婷婷遗憾地错过了2012年的高考,只能将希望寄托到2013年。 在父母的陪同下,杨婷婷以“社会考生”的身份参加了2013年的高考。 2013年6月25日的晚上,杨婷婷独自坐在房间的一角,心里紧张得像有小鼓在敲打,她的手指轻轻颤抖着。屋内只有台灯散发出昏黄的光,她打开了高考成绩查询的网站,屏幕上的加载条缓慢移动,仿佛拉长了她的每一秒等待。 她沉默了片刻,像是在鼓足勇气,深吸一口气,然后轻轻点击了查询按钮。 刚看到成绩的瞬间,杨婷婷的脸上露出了掩不住的笑容——586分,全省第683名。这个数字让她的心像打了擂鼓一样跳个不停。 她放下iPad,飞快地跑进父母房间,把喜讯告诉他们,父母听后也笑得合不拢嘴,满是自豪和欣慰。 然而第二天,当她再次查看时,屏幕上的分数却变成了364分。这突如其来的巨大落差让杨婷婷和家人都愣住了,完全无法接受。他们认为系统或教育机构出现了错误,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申诉,希望澄清事实。 杨婷婷自己也开始怀疑,她不断回想考试过程中的每一道题,想弄明白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她的内心充满了困惑与不安,同时也夹杂着深深的自责。 家人则在一旁焦急寻找解决方法,希望能还她一个公正的结果。调查过程中,发现她的作文竟然被记为零分,这让杨婷婷更加迷茫,她甚至无法理解自己是否真的得了这样的成绩。 最终真相浮出水面:最初586分的成绩并非真实,而是杨婷婷为了安慰家人编造出来的。实际上,她的高考分数就是364分。 高考前夕的一场车祸、复读带来的巨大压力以及生活中不断累积的挫折,让她逐渐出现了抑郁情绪。 面对即将公布的成绩,她害怕家人的失望,选择了编造高分来掩饰自己的无奈。 杨婷婷的家庭一直对她抱有厚望,希望她能通过高考改变人生和家庭的命运。 因此,当她感到无法面对父母的期待时,她用虚假的成绩来保护他们的心情。随着时间推移,这个谎言最终被揭开。 在法庭上,杨婷婷不得不面对现实。 她在父母和法官面前泣不成声,讲述了自己当初撒谎的原因:“我知道我错了,但当时真的不知该怎么办。我不想让家人失望,也不想让他们为我担心。”虽然真相令人震惊,也让人心疼,但她的坦诚让大家慢慢理解了她的苦衷。 ,法庭确认她的真实成绩为364分,杨婷婷和家人只能接受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