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这步棋走的漂亮,不磨叽,趁着美国政府关闭,连夜空袭乌克兰基辅,乌克兰傻眼了,泽连斯基表示,这次遭遇俄军对乌克兰大规模空袭,使用了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多地区范围内被空袭。 此前,特朗普政府已经下令暂停对乌军事援助,那些原本在运输路上的武器装备全被截停,连已经运到波兰待命的物资也卡在了边境。更关键的是,美国国会围绕新一笔援乌预算吵得不可开交,政府相关部门陷入半停滞状态,对乌克兰的实时支援响应能力大幅下滑。这种时候乌克兰想求支援都找不到清晰的对接渠道,等于一下子断了最粗的“补给线”。 俄军显然精准捕捉到了这个窗口期,深夜的基辅先是响起刺耳的防空警报,紧接着爆炸声就从多个方向传来。根据乌空军后来的通报,俄军从布良斯克州、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等多个地点发射了大批武器,光攻击型无人机就超过420架,还夹杂着20多枚各型导弹。最让乌军头疼的是其中5枚“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这种武器飞行速度快、突防能力强,乌克兰的防空系统根本拦不住多少。 俄罗斯国防部后来证实了这次行动,明确说打击的都是军工企业和军用机场这类军事目标,所有预定的军事目标全被精准摧毁。基辅市区的不少非住宅建筑遭到波及,一处超市和仓库在爆炸中受损,还有片无人居住的别墅区被击中起火。救援人员赶到时,杰斯尼扬斯基区的一栋9层居民楼已经燃起大火,碎玻璃和建筑残骸散落一地。 乌克兰这边是真有点措手不及,泽连斯基在第二天的讲话里证实了袭击的规模,坦言从深夜到凌晨的多轮打击持续了一整晚,造成至少2人死亡、15人受伤。他语气里满是无奈,说这种密集袭击让多个地区陷入混乱,防空部队在苏梅、赫梅利尼茨基等多个州疲于奔命,就算击落了大部分无人机,还是挡不住漏网的导弹造成破坏。 基辅市民的夜晚过得更是惊魂未定,空袭警报一响,人们纷纷往地铁站和防空洞跑,社交平台上的照片显示,防空设施里挤得满满当当,婴儿的哭声、老人的咳嗽声混在一起,连找个坐的地方都难。有记者在避难所里记录下场景,说几个小时后空间就彻底饱和,后来的人只能站着挨到天亮。好在通讯没受太大影响,人们靠着手机和外界保持联系,刷着最新的空袭动态。 俄军这波操作不光是军事打击,更透着明显的战略考量,要知道乌克兰最近一直在想办法加强本土军工生产,试图减少对西方援助的依赖,而俄军精准打击的正是无人机组装厂和弹药仓库这类关键设施。把这些节点敲掉,等于直接打断了乌军的“自给自足”计划,让他们更难维持长期抵抗。 更有意思的是俄军对时机的把握,美国暂停援乌后,欧洲国家虽然嘴上说会补位,但实际行动根本跟不上。英国承诺了几十亿英镑的贷款,可资金到位还得等流程;法国和德国的武器输送速度远不如美国之前的规模。这种时候俄军发动空袭,就是要让乌克兰明白,西方的支援靠不住,所谓的“后盾”其实漏洞百出。 俄罗斯外交部后来也放了话,说这种打击是对乌军此前袭击俄境内民用设施的回应,拉夫罗夫还点出西方内部的分裂,说美国想结束冲突,某些欧洲国家却还在拱火,但真到需要出力的时候,根本形成不了合力。这话算是点透了当前的局势,俄军就是看准了西方阵营的矛盾,才敢在这个节点果断出手。 泽连斯基显然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在讲话里反复呼吁七国集团同步对俄制裁,还跑到欧洲去游说各国领导人。可现实是,没有美国的牵头,欧洲国家很难形成统一的援助力度。这次空袭过后,乌克兰国内对西方支援的信心明显受挫,社交媒体上已经出现不少质疑的声音。 不得不说普京这步棋确实走得妙,不跟你磨嘴皮子,看准对方最薄弱的时刻下手,既打了军事目标,又敲了政治信号。既削弱了乌军的实际作战能力,又加剧了西方内部的分歧。等到美国政府重新理顺援乌流程,俄军可能已经在战场上占据了更有利的位置。这种精准拿捏时机的操作,确实展现了老辣的战略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