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滚出中国,主持人问蒋大为:“你的资料显示你拥有加拿大国籍,却为何还在中国圈钱?” 蒋大为回应道:“我妻子和孩子是加拿大人,而我始终是中国人,我的绿卡早已过期!” 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不少有条件的家庭都想把孩子送去国外学习,蒋大为也是出于这个目的,把老婆和女儿送去加拿大生活,还顺便办了个永久居留身份,也就是绿卡。 可绿卡不是国籍,它只是允许长期居住,加上他本人一直回国唱歌、演出,在加拿大根本呆不了多久,没几年绿卡就自动作废了,他没入籍,也没换护照,这在法律上非常清楚。 问题是,很多人不懂两者的区别,绿卡在一些人口中,直接等同“已经移民”,家人长年在国外,更被简化成“全家都不是中国人”,于是,等他回国内演出,这个故事就成了“人已经是外国人,还回来中国捞钱”。 互联网时代,这类说法很容易被放大,几句带情绪的标题,立刻让舆论偏向攻击,有人甚至在网上喊“让他滚出中国”。 这种极端的情绪背后,其实是一种文化上的不安,在观众心里,蒋大为不是个普通歌手,他的歌声陪伴了几十年,是一种符号,可一旦被贴上“外国”标签,一部分人立刻觉得这符号变了味。 舆论很快开始升级,不光质疑他的工作,还上升到人品和爱国情怀上,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生活的隐私根本不存在,所有细节都会被拿出来放大,看似爱国讨论,实际上变成了情绪发泄。 可就在骂声最密集的时候,蒋大为没有消失,他还是在大型演出名单里能看到名字,春晚、晚会舞台上,依旧能听到那几首耳熟能详的老歌,《敢问路在何方》《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一唱起,全场的掌声和合唱还是那么热烈。 观众买票看他,不是因为查过护照颜色,而是因为想听那份熟悉的声音。 蒋大为对外的回应很简单,被直接问到,就正面解释事实,其余时间就安安稳稳唱歌,他用一场场演出来告诉大家,艺术家最重要的是作品,舞台才是立足之本。 把家庭的长期住地和“不忠”划等号,本身就太绝对了,蒋大为几十年在音乐上的贡献实实在在,他的作品无论在哪个国度被唱起,代表的依然是中国文化,国籍是法律上的身份,艺术却是全社会共享的财富。 蒋大为用行动告诉外界,他没有离开,也没背叛过,争议可以存在,但作品是真实的,这才是最有力的回答。 参考信源:非常向上——《是蒋大为(中国)不是蒋大为(加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