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敢说!“北大学霸”刘嘉森语出惊人:“当你没有家财万贯的父母,没有大权在握的亲戚朋友,而别人的父母是官二代、富二代的时候,你凭什么不努力?”这几个字直戳心窝,把现在社会的现实问题敞开在阳光下,不少人看完只能自问一句:努力,到底值不值? 2015年夏天,刘嘉森陪着父母守在电脑前,查高考分数的那几分钟可以说是全家人最难熬的时刻,屏幕上,673分的成绩照亮了整个屋子。 父亲难掩激动,眼泪直掉,母亲紧紧搂着他反复说你行,你真行。北京大学录取的消息像定心丸,让家里人都觉得只有真本事,路就能走得更远。 拿到通知书那天,他静静地把信封摊开在桌上,阳光把北大的校徽照得透亮,眼前是梦想成真的一刻,心里却浮现出新的压力和未知。 大家都知道进北大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斗争还在后头,刘嘉森走进校园,立马就感受到压力,周围都是全国各地的学霸,有些同学中学时就各类竞赛拿奖,或者早早就有科研成果,第一次课堂讨论他都觉得跟不上,紧张又带点迷茫。 但对刘嘉森来说,这种情形不算陌生,初到衡水中学时,他也地处劣势,那个时候,他家境一般,父母只是厂里的普通工人,对外没啥关系,对内只能靠他自己。 第一次月考直接排到倒数,不敢开口要转学,最后还是被父亲一句话拉了回来,他开始拼命抓时间,无论是上厕所还是跑操,心里都惦记着复习。 学业上的提升很快就反馈到习惯和自信上,成绩慢慢爬上去,最终稳居前几名,还拿到学校的奖牌,每一次摔跟头都没选择后退,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衡水中学的经历让他明白了一点,知识和努力才是底层孩子真正的护身符,没有什么能一蹴而就,谁也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 回头看那段日子,除了学习,刘嘉森什么都没有,没背景没资源,但他就是靠一点点站稳了脚跟,后来考进北大,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家里没矿就得自己挖”,那些出身优越的同学有资源助力,而自己只能靠汗水去换生路。 等到了毕业,刘嘉森已经变得不一样了,北京大学给他打开了新视野,也锻炼了对抗压力的本事,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能自如交流、处理各种课业和生活问题,他一步步积累起属于自己的能力。 他知道,路上没人能替你走到底,只能拼自己,每一次坚持都是打磨,也是改变命运的过程。 到了今天,刘嘉森说出的那些话不是空话,他在现实里走过,也见过身边同龄人的差距,他的话刺痛不少自认为努力够了的年轻人,也让许多普通家庭的孩子生出动力。 这不是鸡汤,是实打实的生活经验,在中国,普通孩子没有捷径,在公平的赛场上只有努力才可能带来翻盘,别把命运交给运气。该拼的时候就得拼,走好自己脚下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