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红军军团长刘畴西被俘后,被带到黄埔一期同学俞济时面前,俞济时态度倨傲。黄维得知后气愤的说:“同学一场,连口热饭都不给,实在是太绝情了。” 1935年1月下旬,一间地主大院里炭火烧得正旺,屋内的国民党总指挥俞济时身着厚实的军大衣,享受着胜利者的暖意,屋外却是另一个世界。 就在这时,一个浑身是雪、衣衫破烂的囚犯被押了进来,他就是刘畴西。 这是两位黄埔一期同学的重逢,没有叙旧,没有问候,甚至连杯热水都没有,整个会面快得像一场闪电,前后不过三分钟。 俞济时居高临下,带着一丝傲慢向刘畴西抛出了条件:只要归顺蒋校长,一个师长的位置就是你的。他以为这则“通告”是两人同学间最后的“情分”。 而刘畴西这位左臂早已在东征中断掉、右手又添新伤的“独臂将领”,只是冷笑一声,眼神里没有丝毫动摇。 他平静地回答:“要杀要砍,悉听尊便。”想让他当叛徒是不可能的,俞济时的脸瞬间阴沉下来,不耐烦地一挥手,刘畴西便被押了出去。 这场短暂的对峙与其说是劝降,不如说是一场告别,它彻底撕裂了那层脆弱的“黄埔情谊”,也彻底宣告了两人分道扬镳的命运。 消息传开后,整个黄埔系将领圈子都炸了,他们震惊的不是刘畴西被俘,而是俞济时那近乎刻薄的冷漠。 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同为黄埔一期的黄维再也忍不住当众拍着桌子对俞济时怒吼:“同学一场,他现在落难了,你连口热饭、一件棉袄都不肯给吗?做得太绝情了!” 黄维的怒火代表了圈内的一种共识,黄埔同学之间有一种不成文的道义,当年陈赓被俘,胡宗南等一众同学联名向蒋介石求情,保住了他的性命,大家看重的是那份从战火中走来的同门情分,是超越阵营的人道底线。 可俞济时显然把这条线踩得粉碎,面对如潮的指责他成了众矢之的,自知理亏也只能沉默以对,这种绝情让他赢了战役,却输掉了人心,据说也为他被同僚疏远的落寞晚年埋下了伏笔。 对于刘畴西来说,“黄埔”曾是他的起点,是他失去左臂、一战成名的地方,当年东征,他为掩护战友被炮火炸伤,还坚持捂着伤口不下火线,是黄埔圈内公认的硬汉。 但现在,他的忠诚有了新的归宿,怀玉山零下十几度的雪地里断粮多日,他拖着两只伤臂率部突围,最终力竭昏倒,信仰早已在一次次反“围剿”、一次次血与火的考验中,淬炼得比钢铁还硬。 在南昌的看守所里,他见到了方志敏,两位战友在绝境中相互鼓劲,黄埔的旧友们轮番来劝,想用昔日的情分拉他回头,但他只是不动声色,最终在狱中写下诗句:“一身肝胆向红旗,独臂撑天志不移。” 这句诗就是他对所有劝降者的最终答复,昔日的同窗情谊在他心中,早已无法与“红旗”的信仰相提并论。 1935年8月6日凌晨,南昌下沙窝刑场,38岁的刘畴西拖着沉重的脚镣,与方志敏等人并肩站立,昂首走向枪口,没有一丝畏惧。 他的生命以一种极其壮烈的方式定格在了那个清晨,而那位曾经的同窗俞济时虽然是战场的赢家,却因为那份冷漠被后人诟病。 信源:新华网 威震敌胆的“独臂将军”刘畴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