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陶建芳将军的就义照,他的事迹和吴石将军一样壮烈,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拍下照片的这一天是1月24日,不久他牺牲在台北马厂町刑场。 1937年的淞沪战场,陶建芳硬是凭着死守阵地的英勇表现,为自己拼出了一条晋升路,此后二十年,他从中校团副一路做到少将参议,资历和人脉在国民党军中都算得上是硬通货。 在浙西抗战时期,他已经是手握实权的指挥官了,驻防富春江,指挥着便衣队沿江巡逻,还负责给前线筹措、运送医疗物资。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1947年,一个叫申屠铉的同事,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受其影响,他开始倾向革命,悄悄利用自己的职权,帮着往解放区偷运急需的战略物资。 这事干得挺险,没多久就被中统盯上,直接导致申屠铉被捕。 在1947年11月他带着全家老小逃到了香港,次年5月,在同志沈同一的帮助下,他总算进入解放区学习,上海解放后,他摇身一变,成了上海市公安局社会处的一名反特情报人员,用他过去的身份和关系,去清算那些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 这每一步,都是在和自己的过去做切割,最致命的一刀,还是他最后的任务,无论是在舟山策反胞兄陶凤威,还是潜伏台湾搜集情报,他面对的都是昔日的同袍。 这不是简单的军事行动,这是对他整个社交圈和情感网的一次爆破,或许他自己也预感到了此行的凶险,口袋里一直揣着半张泛黄的全家福。 1950年4月,他奉命去舟山羊山岛,想劝降自己的亲哥哥陶凤威和司令张为邦,哥哥动摇了,可司令死活不干,结果身份暴露,他就被胁迫着随败退的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 在冰冷的牢房,他被吊起来整整三天三夜;还用灌水、电击等酷刑折磨他,面对高官厚禄的引诱,他一言不发,什么组织信息都没吐露,只承认自己“对时局不满”。 判决来得很快,初审判了12年,罪名是“意图颠覆政府”,可这事惊动了蒋介石,他亲自驳回判决,直接改判死刑。 也许正因为他曾经的少将身份,才更让敌人觉得非杀不可,1951年1月24日,在台北马场町,46岁的陶建芳被枪决,临刑前,他只是平静地整理了一下衣领,眼神依旧坚毅。 他的牺牲,却开启了家人的另一重悲剧,在大陆,他的妻子和几个孩子,因为“国民党军官家属”的身份,在那个年代受尽了歧视和冲击,上学、工作都处处碰壁。 他们不知道丈夫和父亲的真相,只知道这个身份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家安全部门才核实了他的真实身份,1997年,上海正式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家属才终于拿到了抚恤金和住房,第二年5月,一场迟到了近五十年的追悼会才得以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