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满脸大胡子的印度三哥指着中国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流感叹说:“在中国待了这么多天

思念蚀骨灼心 2025-11-07 15:38:19

一位满脸大胡子的印度三哥指着中国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流感叹说:“在中国待了这么多天以后,我终于明白了我们印度人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印度人的思维方式,中国人他们在1970年代和我们一起起步的,同样的人口,他们也曾经饿死过,他们没有食物,很多人都是从那种日子里熬过来的,而我们印度现在还是这样活着,而中国现在简直疯了,他们正在利用科技,疯狂的迈向下一个层次,疯狂的进步!” 1978年中国 GDP 才 1495 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只有1.7%,粮食产量刚够勉强糊口,和当时的印度一样,不少人都经历过饿肚子的日子。但中国没盯着困难原地打转,而是一门心思解决最核心的问题,先让大家吃饱饭,再搞发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拼命推广,农村改革理顺了生产关系,到后来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彻底把"饿肚子"的帽子甩进了历史。 反观印度,2023年的全球饥饿指数还高达28.7,在125个国家里排第111名,属于"重度饥饿"范畴,16.6%的人营养不良,35.5%的儿童发育迟缓,儿童消瘦率更是高达18.7%。更关键的是,面对这些数据,印度政府不是想着怎么解决,反而先去质疑报告"污名化",这种回避问题的思路,和中国那种"发现问题就啃硬骨头"的劲头完全是两码事。 解决了吃饭问题,中国紧接着就扑在了基础设施上,知道"要想富先修路"是实打实的硬道理。从1978年的89万公里公路、5.2万公里铁路起步,一步步咬牙干,到2023年底公路里程飙到544万公里,铁路15.9万公里,其中高铁就有 4.5 万公里,高速公路 18.4 万公里,全是世界第一。现在中国随便一个地级市都通高铁,物流当天能到的地方一大把。 可印度呢,规划了八千公里高铁,到现在建成率还是0,全国60%的铁路线还是19世纪英国殖民时期修的,每年事故超过1500起,连基本的运输效率都保证不了。这种"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位"和"光画饼不充饥"的思维差距,直接影响了发展的速度。 更关键的是对科技的态度,中国早就明白靠别人不如靠自己,把钱实实在在砸进研发里。2023年中国研发经费花了 4698 亿美元,占 GDP 的 2.64%,快赶上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了,而且四分之三都是企业主导投入,2015 年就有 301 家企业挤进全球研发投入前 2500 强。 钱没白花,现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稳居世界第一,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 4 年全球第一,被 SCI 收录的科技论文占世界 28.9%,比 2012 年翻了一倍多。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产量都是世界第一,C919 大飞机、国产邮轮都能造了。 印度呢,全年研发投入连 500 亿美元都不到,占比才刚过 1%,企业研发占比还不到三分之一,全球研发前 2500 强企业里才 26 家。科技论文占比只有 2%,连中国的零头都不到,这种对科技投入的重视程度,怎么可能追上中国的脚步? 中国的思维是"一步一个脚印,解决一个问题再迈一步",从吃饱饭到修基建,再到搞科技,每一步都踩得很实,而且能坚持长期投入,一个五年规划接着一个五年规划,目标明确不折腾。 印度却总在"喊口号"和"回避问题"里打转,经济总量看着往上走,却放任饥饿问题恶化,基建规划一大堆落实不了,科技投入舍不得花钱。这种思维上的差别,不是短期能补上的,也就难怪中国能从温饱线一路冲到科技领跑,而印度还在原地被老问题绊住脚。

0 阅读:64

猜你喜欢

思念蚀骨灼心

思念蚀骨灼心

思念蚀骨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