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欧盟开“绿色通道”,加速审批稀土许可,希望欧洲人别以怨报德 据路透社报道,欧盟高官谢夫乔维奇11月5日表示,经过多轮磋商,中欧目前已经建成了“特殊沟通渠道”,欧盟产业的稀土供应可以得到中方的保证。 欧洲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有多深呢?他们98%的稀土都得从中国进口,全球稀土加工环节中国占了85%以上,像钕铁硼这种高性能稀土磁铁,从大众电动车的电机到空客飞机的发动机,再到风力发电机和高端芯片,全得靠这东西撑着。更实在的是,欧盟的储备也就够汽车工业撑 87天,真断供了,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早警告过,三个月内就得停滞,60万人得面临失业风险。 正因为看明白欧洲的难处,中国才特意开了这个“绿色通道”。中国外交部早就说过,稀土出口从来不是、也不应成为中欧之间的问题,主管部门专门为欧洲企业设了快捷通道,就是要全力保供应链顺畅。 商务部也明确说了,欧洲企业只要守规矩、走程序,正常需求都能满足,2025年上半年就有超过六成欧盟企业通过这渠道拿到了许可,连巴伐利亚州好几家企业都是靠这个渠道顺利拿到审批的。为了提高效率,这通道把审批周期直接压到了5个工作日内,比以前快了不知道多少,这种便利程度,在全球稀土出口里都少见。 可欧洲这边的情况有点拧巴,一边靠着中国的稀土续命,一边还时不时搞点 “以怨报德” 的操作。就说今年 9 月,2582 吨稀土刚运到欧洲,货还没清完,欧盟委员会就抛出第 19 轮对俄制裁方案,直接把 12 家中国企业列进黑名单,说人家帮俄罗斯规避制裁,可直到现在也没拿出确凿证据。 更有意思的是,欧盟自己也知道离不开中国稀土,冯德莱恩 2022 年就喊着不能像依赖俄罗斯能源那样依赖中国稀土,还搞了个《关键原材料法案》,想 2030 年把单一供应商依赖降到 65% 以下,可现实根本没法看。 欧洲本土稀土自给率不足 5%,就算在非洲、澳大利亚找着矿,没有中国的精炼技术,那些矿石就是块石头,他们自己的稀土联盟项目投了 120 亿欧元,至少五年才能规模化,成本还比中国高 3 到 4 倍,根本没法跟中国比。 其实中国搞出口管制,从来不是针对谁,就是因为稀土有军民两用属性,依法依规审查而已,对合规申请都会批,还愿意跟各方沟通合作保供应链稳定。毕竟中欧在新能源、机器人这些领域绑得很紧,稀土供应链一断,不光欧洲的绿色转型要卡壳,中国的出口企业也会受影响,这种双赢的买卖没人想搞砸。 现在中欧建了特殊沟通渠道,相当于中国把保障供应的诚意摆到了台面上。只是希望欧洲能拎清楚,别再干那种“边吃饭边砸锅”的事儿,毕竟稀土这东西,真要是闹得供应链出问题,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中国愿意给便利、保供应,但这份好意也得换来对等的尊重,总不能一边拿著中国的稀土救急,一边举着制裁大棒乱挥,这种操作要是多了,再好的沟通渠道也经不住折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