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对华摊牌, 发起前所未有挑衅,扬言会对中国动武。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11月7日,在属于中国核心利益和红线利益的台湾问题上,对中国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挑衅举动。 当她被问及所谓的“台湾有事”是否属于可行使集体自卫权(即动用武力)的“存亡危机事态”,她公开挑衅宣称:若使用“战舰”并伴随“动武”的情形,她认为就可能构成所谓的“存亡危机事态”。 说白了,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表态那么简单,而是一次具象化的政策释放。高市早苗走的是强硬路线,她这番话是自民党内部鹰派立场的集中体现。 这种言论摆明了就是在台湾问题上踩线,甚至可以说是直接挑衅。她用“战舰”和“动武”这两个词,哪怕只是在假设,也是在向外界发信号:日本可能不会继续当个旁观者。 她的这番表态,已经在国际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中日关系本就处于复杂阶段的当下,这种言论更是让人不得不重视。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来看,日本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变化其实有迹可循。日本近年来逐步调整了对中国的战略定位,尤其是随着美日同盟的深化,日本在区域安全上的角色也被不断“拔高”。 而高市早苗本人一直是对中国态度强硬的代表人物,这次的表态,其实也并不让人太意外。她长期主张修宪,推动日本拥有更完整的“自卫能力”。 甚至希望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具备更强的军事干预权。这一系列动作都说明她在一步步把日本引向一个更具主动性的安全政策轨道,而台湾问题正是她想借力发挥的“试金石”。 从今年以来的国际局势变化来看,美国在亚太地区频频动作,拉着日韩搞所谓的“安全架构”,高市早苗现在抛出这番言论,说不定就是在呼应美方的战略节奏。 她其实很清楚,日本单方面对中国动武不现实,但在美日同盟这个框架下,她可以用这些表态给美国添柴加火,进一步把台海问题“国际化”,削弱中国在地区的战略主动权。 而且她也知道,哪怕日本不真打,但只要说出这番话,就足以制造战略不确定性,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和危险。 说到这,其实历史上日本在台湾问题上也不是第一次“越界”。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政界就曾经试图在台海问题上表态,虽然当时碍于宪法限制和国内舆论并没有掀起太大波澜。 但现在不同了,日本社会舆论早已不像过去那么保守,反华情绪在特定圈层中有一定市场,高市早苗很可能就是看中了这一点。 试图借台湾问题为自己在国内树立强硬形象。她这番话看起来像是外交表态,实则也可能是为国内政治服务的一种操盘。 而且从她上任之后的政策走向来看,基本可以看出她希望在外交上走“主动出击”的路线。不管是对中国的言辞,还是和美国的互动,甚至包括她对朝鲜问题的态度。 都是在传递一个信号:日本要做一个“有存在感”的亚洲国家。这种转变可能会让一些国家觉得她是想带节奏,但在中国看来,这种挑衅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台湾问题历来都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之一,任何国家都没有资格说三道四,更别提动武威胁。顺带提一句,这种在国际事务上发出高调挑衅言论的做法,其实也不是高市早苗首创。 最近德国、法国也有一些政客在类似问题上发声,试图在台海问题上“刷存在”。但区别在于,日本距离台湾太近,历史上又有殖民台湾的背景,它的每一句话都会被中国高度警惕。 高市早苗显然是明白这一点的,但她依旧选择了在这个时间点发声,不排除是想转移国内经济压力的注意力,毕竟日本经济近年持续低迷,通胀压力大。 外交议题往往是政客们用来“制造光环”的工具。不过话说回来,挑衅归挑衅,真要动手,日本也得掂量掂量自身实力。目前日本虽说在军事上有一定基础。 但毕竟长期受和平宪法限制,真正具备独立作战能力的部分并不多。而且日本社会整体对战争的接受度并不高,这一点从历年来的民调就能看出来。 高市早苗这番言论,看似强硬,实则更多是一种姿态,想要在区域博弈中争取话语权。总的来说,高市早苗这次对中国的挑衅,是一次罕见的强硬表态。 也可能是她试图打造“强人形象”的一部分,在当前不确定的国际局势下,这种言论无疑会加剧紧张氛围。中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始终明确坚定。 不容挑战,任何国家都不应该抱有幻想。高市早苗想通过口头威慑来换取战略筹码,这样的算盘打得再精,也难以撼动中国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